万事到白发,日月几西东。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谁觉,天外有冥鸿。
味平生,公与我,定无同。玉堂金马,自有佳处著诗翁。好锁云烟窗户,怕入丹青图画,飞去了无踪。此语更痴绝,真有虎头风。
水调歌头(和郑舜举蔗庵韵)。唐代。辛弃疾。 万事到白发,日月几西东。羊肠九折歧路,老我惯经从。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此乐竟谁觉,天外有冥鸿。味平生,公与我,定无同。玉堂金马,自有佳处著诗翁。好锁云烟窗户,怕入丹青图画,飞去了无踪。此语更痴绝,真有虎头风。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禁城秋夕。元代。李材。 绛宫星澹海无波,九陌犹闻动玉珂。阊阖微云藏夕漏,建章明月挂秋河。此身天地流萍远,故国关山落木多。欲听钧天尘梦隔,紫箫吹尽桂婆娑。
徐灵晖挽词。宋代。赵师秀。 在生贫不害,早丧可嗟吁。天下黄金有,人间好句无。魂应湘水去,名与浪仙俱。平日惟耽茗,坟前种几株。
九日与同年沈贯卿饮月墅。宋代。方岳。 自摘黄花插满头,谁怜白发不禁秋。同年肯过卢仝屋,九日共登王粲楼。天气政为吾辈设,酒香莫对俗人篘。渠侬尽把茱萸看,更与渊明风马牛。
刘锐腾招同越使君过集园亭二首 其二。明代。区怀瑞。 何许端溪县,今惟碧玉林。挹香分地脉,瀹锦透波心。合沓藤枝覆,逶迤竹径深。虽非远城市,宁异汉川阴。
霍彦明通判挽词二首 其二。宋代。孙觌。 契阔艰虞地,匆匆喜一逢。俄惊门上莠,已化柙中龙。手板归囊褚,腰章掩窆封。空馀故人泪,洒向九泉重。
乾明院作。宋代。葛胜仲。 我欲乞襄阳,驱车岘山址。文吊杜征南,酒酹羊叔子。披榛访二碑,事辞俱俊伟。高贤千载后,遗魄犹登此。一官推不去,事故违愿始。不如造乾明,山名亦相似。交流千斛乳,未减汉江水。遐眺真不恶,悲伤未烛理。湮没与垂名,趋死皆一轨。我与同游人,痛饮共择旨。生前一杯重,恨山无石髓。预忧名不传,却笑邹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