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师来契此心,更于何处问知音。要寻达磨当年事,只是如今旧少林。
示初公颂 其二。唐代。李昌孺。 一见师来契此心,更于何处问知音。要寻达磨当年事,只是如今旧少林。
李昌孺,字德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以直秘阁为河北路转运使。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落职(《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九)。今录诗五首。 ...
李昌孺。 李昌孺,字德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徽宗政和六年(一一一六),以直秘阁为河北路转运使。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落职(《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九)。今录诗五首。
题简斋。宋代。陈与义。 我窗三尺馀,可以阅晦明。北省虽巨丽,无此风竹声。不著散花女,而况使鬼兄。世间多歧路,居士绳床平。未知阮遥集,几屐了平生。领军一屋鞋,千载笑绝缨。槐阴自入户,知我喜新晴。觅句方未了,简斋真虚名。
题徐孺子墓。宋代。陈炜。 行藏原有道,出处须见机。忍耻谷危邦,岂若丼蕨薇。汉道昔云季,桓灵拥虚器。西日走崦嵫,寸绳岂能系。济川非无情,中有波涛惊。不见陈与窦,杀身竟何成。南州坦平地,高遂夷齐志。有齿宁食力,不挂安危事。党锢任纷纭,安能麋鹿群。束刍千里道,惟哭故人坟。我遭明盛时,引身非所宜。虽无仲举榻,爱树九龄碑。宰木扬清风,东湖酿美酒。再拜奠芳樽,閒庭自花柳。
荆溪棹歌四首 其三。元代。吕诚。 溪上雪消春水高,鹅黄新柳暗长桥。桥头人家好春酒,无情长与驻兰桡。
宿文殊院呈孙子和二绝 其二。宋代。张耒。 朱楼帘捲见天涯,倦客倚栏何所思。新月无情明复落,清箫有恨歇还吹。
再赠钱道人二首。宋代。刘克庄。 寻师入蜀未曾逢,要看罗浮晓日红。若见仙人知去处,却来相引到山中。
酬赵尚书杏园花下醉后见寄(时为太常卿)。唐代。权德舆。 春光深处曲江西,八座风流信马蹄。鹤发杏花相映好,羡君终日醉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