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雨初收景乍妍,客裳沾洒思翛然。招携同叩鸡鸣寺,眺望仍登鹫岭巅。
霜落渚莲秋万顷,风归巢鹤树千年。萧王香殿埋芳草,宋苑经台起暮烟。
两度宦游供汗漫,六朝风物足留连。金门一别星辰隔,白下同来岁月偏。
簪绂未妨仙吏傲,酒杯宁负远公缘。尚怜泽雉樊中啄,终儗冥鸿人外骞。
丹灶罗浮砂未改,金书衡岳鸟还传。武陵不是人间世,好共他年访列仙。
初秋同林少宰罗司成游鸡鸣山。唐代。李孙宸。 凉雨初收景乍妍,客裳沾洒思翛然。招携同叩鸡鸣寺,眺望仍登鹫岭巅。霜落渚莲秋万顷,风归巢鹤树千年。萧王香殿埋芳草,宋苑经台起暮烟。两度宦游供汗漫,六朝风物足留连。金门一别星辰隔,白下同来岁月偏。簪绂未妨仙吏傲,酒杯宁负远公缘。尚怜泽雉樊中啄,终儗冥鸿人外骞。丹灶罗浮砂未改,金书衡岳鸟还传。武陵不是人间世,好共他年访列仙。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汉大中大夫东方曼倩之对孝武曰:诚得天下贤士公卿在位,咸得其序。
譬如以周召为丞相,仲尼居御史府,毕公高备拾遗,蘧伯玉为太傅,博士则以颜闵,执金吾以季路,卫尉以卞严子,光禄以仲山甫,郡守以子产,詹事以孔父,史鱼司直,申伯为御,下至旄头式候亦羿万之伍,则唐虞之隆,成康之际,陈功比德,自无以喻。
林文节元祐日记帖赞。宋代。岳珂。 汉大中大夫东方曼倩之对孝武曰:诚得天下贤士公卿在位,咸得其序。譬如以周召为丞相,仲尼居御史府,毕公高备拾遗,蘧伯玉为太傅,博士则以颜闵,执金吾以季路,卫尉以卞严子,光禄以仲山甫,郡守以子产,詹事以孔父,史鱼司直,申伯为御,下至旄头式候亦羿万之伍,则唐虞之隆,成康之际,陈功比德,自无以喻。武帝为之大笑,盖甚言其难遇也。今视元祐之时,彼固何足慕哉。群贤拔茅,大奸脱距。如确如惠,必斥必去。师保万民,维温维潞。大老既归,百揆时序。师表以韩,押麻以吕。班廷谢门,纷鹓振鹭。守正如王,博闻如顾。钱刘曾孔,滃云蒸雾。其未登于录者又不可一二数。宣制正衙,天人交助,翕然闾巷,曰司马雨。公盖异时攘臂于代言之间,而染指于同省之赂,顾犹有是语。则是非之公,盖未尝不具也。然则插齿吐吻,擢项结股。委蛇其迹,偊旅其步。虽辨知闳达溢于文辞,而诙谐者犹皆不之与,后之君子其必知所去取矣。幅纸之得,正邪以寓。式窥厥衷,逸史是补。
谒姜相祠坟。宋代。邓柞。 布衣崛起秉洪钧,料事当年若有神。三尺孤坟封马鬣,一时直道犯龙鳞。从容未见回天力,流落空闻弃海滨。赖有高人秦处士,不妨筑室作居邻。
寄开化李令光四首 其四。宋代。程俱。 平生四方人,堕地随蓬桑。故乡二顷田,稊米寄太仓。从渠雀鼠耗,敢计松菊荒。未能思计然,锥刀折氂芒。十年乃一归,归席不煖床。吾庐正如寄,县府固相忘。偶闻贤长官,邂逅尉所望。吾宁媚之子,故是众所臧。
侧磬悬钟,慕巢由隐沦、活计萧索。天然耿介,爱一身孤僻,逍遥云壑。利名千种事,我心上、何曾挂着。幸遇清平世,诸军宴安,刀剑罢挥霍。民歌两穗之丰,教门兴我忘,三岛之约。来宾去友,递日常谷,骖鸾骑鹤。洞前无限景,异花秀、香风喷薄。更谢*源众,分餐助余长啸乐。
月中仙 景金本作山居。宋代。丘处机。 侧磬悬钟,慕巢由隐沦、活计萧索。天然耿介,爱一身孤僻,逍遥云壑。利名千种事,我心上、何曾挂着。幸遇清平世,诸军宴安,刀剑罢挥霍。民歌两穗之丰,教门兴我忘,三岛之约。来宾去友,递日常谷,骖鸾骑鹤。洞前无限景,异花秀、香风喷薄。更谢*源众,分餐助余长啸乐。
画马 其三。元代。贡性之。 奚官牵出莫归迟,丰草甘泉御苑西。记得晓趋金殿直,百花深处听骄嘶。
述怀三首寄傅忠卿照磨 其一。明代。郑潜。 一家三十口,此地几经年。去国犹羁旅,观风实备员。漫迁谯郡佐,终作武夷仙。岁暮谁知己,梅花照简编。
张将军塞猎歌。明代。李梦阳。 将军堂堂七尺躯,虎头昂藏紫虬须。据鞍笑撚金朴姑,弦鸣仰堕双飞乌。南平川汉北歼胡,蛇矛卧地刀剑芜。朔风吹霜塞草落,马腾士奋于狩作。将军夜令晨步同,碛沙黄黄日色薄。部下游击五千人,竞时争能各有神。驱飞翼走入我网,千队万队何駪駪。气酣前赴逞一决,零乱旌旗倏明灭。杀气上回灵武云,火烈直透天山雪。张公觏此番逡巡,红衣白马如神人。衣也蟠蟒金麒麟,朝廷所赐荣功臣。拦头报捷者谁子,手提禽兽血满身。生截罴豹累雉鹑,中军小校额抹巾,见之一骑风起尘。左射奔鹿右毙豕,更追狡兔趫穷榛。张曰于乎奚用是,昊天肃杀存至仁。摐金按节止中野,燖腯炰鲜燕蒐者。礼乐行军分自严,赏罚正簿谁能假。何地真收吐谷驼,一卒乃获大宛马。长城窟冰胡雁稀,轻鼙缓吹诸部归。悬戟惨淡鸦鸟委,垂鞍碨礧熊兕肥。少年犹忿杀获微,翻身彀弩追云飞。我闻蒐狩古侯礼,三驱六御今何以。缵武虽存于貉文,戒荒合避长扬侈。将军抹马厉部士,为防西北烽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