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李梦阳创作的乐府和古诗较多,其中有不少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且寄寓了作者力求有所改革的政治理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揭露了明朝军队的腐败:"万里黄尘哭震天,城门昼闭无人战";还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处境:"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长城前。"笔力颇为苍劲沉重。《君马黄》刻画宦官的骄横,也栩栩如生。坐车的宦官由于"前径狭以斜,曲卷不容车",竟然下令拆房毁屋,于是"大兵拆屋梁,中兵摇楣栌,小兵无所为,张势骂蛮奴",暴露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罪恶。《空城雀》通过对群雀啄麦、坐享其成的描绘,表示了对既无利弹、又蔑网罗的贫苦"翁妪"的同情,很有深意。《玄明宫行》铺叙了宦官住地的盛衰,抨击了他们的穷奢极欲,更嘲讽了这些家伙顷刻烟消云灭的可悲下场。
李梦阳的乐府、歌行在艺术上有相当成就。他善于结构、章法,如《林良画两角鹰歌》从画说到猎、从猎生发议论,后画猎双收,很见功力。但时有雕凿之痕,并未臻于自然流转的神境。另有部分乐府模拟严重,不足取。除乐府、歌行之外,李梦阳的七律也有特色。他专宗杜甫,七律多气象阔大之辞。如《台寺夏日》对台寺的描绘,很有磅礴飞动的气势,并蕴藏着鉴古知今的情思。他创作七律,也能注意开阖变化。王维祯认为:"七言律自杜甫以后,善用顿挫倒插之法,惟梦阳一人。"但也应看到,李梦阳的七律并非全是雄浑健拔之作,还有少数兴象飘逸、风味盎然的诗篇。如《舟次》"贪数岸花杯不记,已冲风雨□犹牵",《春暮》"荷因有暑先擎盖,柳为无寒渐脱绵",用词精警而自然,情趣横生而不落俗套,另具一种风致。著有《空同集》66卷。
早年经历
明成化八年十二月七日(1473年1月5日),李梦阳出生于甘肃庆阳,自幼家贫,10岁时举家随父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父时任封丘周王府教授,颇受温和王信赖,李梦阳也深得器重,“入饱出嬉”,学业长进。
得罪权贵
弘治六年(1493),李梦阳登癸丑科乡试解元,弘治七年(1494)登甲寅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时,即对当时外戚建昌侯侯张延龄怙宠横甚,人莫敢问的嚣张气焰深恶痛绝。他不畏权势,直言上书,写了有名的《应诏指陈疏》,直陈时弊的“二病、三害、六渐”,大胆地揭发了寿宁侯“招纳无赖,网利贼民、夺人田土,拆人房屋,虏人子女,要截商货,占种盐课,横行江河,张打黄旗,势如翼虎”等罪行,因此引来杀身之祸。寿宁侯怀着对他的刻骨仇恨,于帝前对其百般陷害,将其解职问罪,严刑拷打,诸贵戚亦并急欲杀害李梦阳而后快,后因皇帝不许,李梦阳才得官复原职。
几经沉浮
弘治十八年(1505),李梦阳进郎中,时明武宗(即正德皇帝)初立,宦官刘瑾等“八虎”使皇帝万机渐废,诸大臣上书皆不能上达,他又毅然为户部尚书韩文写疏揭发刘瑾,几成杀身之罪。先是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刘瑾假传旨贬李梦阳为山西布政司经历(掌管出纳文件),并勒令其退职回家,后刘瑾又罗织罪名,使李梦阳入狱。多亏康海力求,才使李梦阳免死。
正德五年(1510),刘瑾被诛,李梦阳被平反,官复原职,升为江西按司提学副使。后又因其得罪人太多,最后以李梦阳“欺压同列、挟制上官”之罪让其居家住闲。
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谋反被诛,原衔恨之人趁机揭发李梦阳是其同党,又将李梦阳逮捕入狱。多亏大学士杨廷和、刑部尚书林俊等人上书力陈李梦阳无罪,才使他得以获释。
终不复仕
嘉靖帝即位后,诸大臣虽对李梦阳相继屡荐,终因几十年风雨的世宦生涯,使李梦阳看透了世间之险恶,竟不为官。他治园池,招宾客,饮酒著述,名驰海内。嘉靖八年十二月三十日(1530年1月28日),李梦阳卒,时年五十八岁。隆庆初年,谥景文。
秋望。明代。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夏城坐雨。明代。李梦阳。 河外孤城枕草莱,绝边风雨送愁来。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回。往事空馀元昊骨,壮心思上李陵台。朝庭遣使吾何补,白面渐非济世才。
石将军战场歌。明代。李梦阳。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处处欢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家郭子仪。沉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口。却忆千官迎驾初,千乘万骑下皇都;乾坤得见中兴主,日月重开载造图。枭雄不数云台士,杨石齐名天下无!呜呼杨石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
汴京元夕。明代。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春日宴山泉王子之第同左田二子二首 其二。明代。李梦阳。 巳恨韶华剧,能孤烂熳游。莺啼檐树换,蝶戏槛花流。宾客朝开苑,笙歌晚入楼。但看今会者,孰与汉枚邹。
钓台亭成。明代。李梦阳。 飒飒风涧泻,累累山石峻。卜构倚岑削,檐楹阚奔迅。俯之才一壑,仰面巳千仞。歌游竟日夕,载色掖英俊。故杉改新荫,鲂鲤况充牣。本轻任公钓,讵慕庖丁刃。素飙袅延蔓,商气敛芳润。临深悟邃奥,睹逝识大顺。却笑矜名子,美鱼一何吝。
田园杂诗五首 其三。明代。李梦阳。 野清云气满,场功亦云毕。收穫虽有殊,大小各盈室。感兹狼戾年,追念忧苦日。纷然嗿其馌,妻子孰遑佚。岁工借寒热,人事坐劳逸。萧萧原野霜,何草不垂实。
雨中忆张大夫园亭。明代。李梦阳。 我爱张家好亭子,满园林竹夏凄凄。沾花细雨飘窗里,映日轻雷过槛西。巳拚习池多乐事,况逢光禄有新题。朝回会与金兰约,走马携壶到碧蹊。
江上逢罗通政。明代。李梦阳。 秋乘綵鹢修春服,晓解牙章拜五云。三十超迁门下省,迟回瞻恋圣明君。烈风江上年垂暮,把酒旗亭袂忍分。昼锦故山家庆集,堂开鹤发野梅芬。
杂诗三十二首 其六。明代。李梦阳。 大道竟焉陈,末运忺相欺。谗疑进贝锦,交乱令心悲。鸱鸮翔茂林,乌鹊游下枝。人情有偏好,触意生乖离。长门绪清吟,鱼肉怨新诗。玉分石见仇,咄嗟当语谁。
大梁城东南角楼。明代。李梦阳。 城楼占角分孤峻,野色生烟合杳冥。华夏亦为元社稷,古丘曾是宋朝廷。直看紫极云霾壮,昔触黄河风浪腥。日暮冯轩益愁思,夷门今有少微星。
秋日睹白云生率尔遣兴。明代。李梦阳。 天际游云白袅袅,渭阳羁客泪纵横。抟风弄雨有谁见,木落秋高堪自行。变幻楼台番有态,突然龙豹转须惊。老夫趁此欲登望,怪尔轻遮翡翠城。
春日豫章杂诗十首 其六。明代。李梦阳。 烂熳谁家临路枝,留连蜂蝶过相疑。行人莫羡渠能主,落水沾尘会有时。
新买东庄宾友携酒往看十绝句 其十。明代。李梦阳。 为花底恁朝朝出,风日清和今古稀。传道郑生重载酒,寄言花蕊莫轻飞。
秋日重过上方寺。明代。李梦阳。 居闲怀行游,触景慨时速。昨来春华敷,秋草倏巳绿。弱蘋布霜涟,丛兰委寒陆。累果媚西阳,漂萚满空曲。物遇信绵旷,情移乃踯躅。夷犹步前庭,迤逦陟曾麓。夕风一何厉,行云结相逐。铎音抗高听,塔影骇流瞩。聿非封侯骨,虚拟燕颔肉。飞缨靡不荣,芒屩谅应足。寄谢世上人,吾久脱羁束。
三月一日杂诗四首 其四。元代。宋褧。 旧时瓮城野樱桃,隈隅弄日晴树高。游人来往不能折,烂醉来时玩碧梢。
五日珠江曲十首 其七。明代。陈子壮。 琵琶洲上载琵琶,碧玉妆成自小家。楼船里面笼珠翠,亦学邻舟叫买花。
初见牡丹与诸季申伯小酌。宋代。李纲。 牡丹家中州,尤者西邑洛。姚黄妃魏紫,馀品皆落寞。南方瘴疠地,寒暑互参错。浪蕊与浮花,未春先已作。安能萃和气,孕此木芍药。今朝眼忽开,数朵到书阁。郁然兰蕙芬,烂若云霞烁。虽非千叶繁,香色亦不恶。花王苗裔远,气格尚宏廓。群芳类凡禽,累百惭一鹗。把酒共对之,寄意良匪薄。无辞倒金樽,坐使花空落。
佛手柑。清代。戴亨。 断却黄金臂,高秋世外悬。未参心即佛,先示指头禅。接引空垂相,归依待有缘。何人求解脱,稽首问真诠。
卫河道中和丘长孺惜别 其五。明代。袁宏道。 陌上秋风吹冷埃,西州门巷转堪哀。梨花残落刺桐死,每诣君时哭一回。
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宋代。苏轼。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雪飞乱。空有年年雁。
莆阳昭武延平送兵渐集戏书。宋代。陆游。 鼓声晨紞紞,角声暮呜呜。作官了何事,空叹岁月徂。送兵稍稍集,秣马脂吾车。风霜迫摇落,残暑亦已无。野渡明丹枫,破驿吹黄榆。聊收作诗料,未用厌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