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愧亦何得,高人辱远寻。联床经日久,看月每更深。
几点忧时泪,百年为道心。明朝分袂去,谁更是知音。
送吴坚白归朱阳。唐代。王以悟。 自愧亦何得,高人辱远寻。联床经日久,看月每更深。几点忧时泪,百年为道心。明朝分袂去,谁更是知音。
王以悟,字惺所。河南陕县东凡人。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进士,任邢台令。邢台遭荒灾,他上报朝廷求援,设粥棚、置棉衣,救济贫民。他亲自检查救灾事项,还用自己俸禄,赎回穷人卖掉的妻室儿女。天启元年(公元1622年),他调任山西参政,单车就道,行李简陋。后辞官回乡,隐居不仕,专门从事办学。他与张抱初、张春宇,吕豫石等文人学士培育了众多学生。他还著有《常惺惺稿》10卷,《解缚编》2卷。他教授学生著书立说,去世后,在陕州城内建有祠堂。 ...
王以悟。 王以悟,字惺所。河南陕县东凡人。明代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中进士,任邢台令。邢台遭荒灾,他上报朝廷求援,设粥棚、置棉衣,救济贫民。他亲自检查救灾事项,还用自己俸禄,赎回穷人卖掉的妻室儿女。天启元年(公元1622年),他调任山西参政,单车就道,行李简陋。后辞官回乡,隐居不仕,专门从事办学。他与张抱初、张春宇,吕豫石等文人学士培育了众多学生。他还著有《常惺惺稿》10卷,《解缚编》2卷。他教授学生著书立说,去世后,在陕州城内建有祠堂。
过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 其一。宋代。杨万里。 南湖隔水见渔灯,雁落芦汀八字横。对面双峰烟雨里,双峰外面是宜兴。
新秋感兴十二首 其三。清代。毛澄。 朝汉台高一夜倾,黄湾浪打海云惊。花田涎涴蚝山湿,荔浦烟腥蜓户晴。珠母乘潮游近市,枫人过雨长秋城。大官空望暹罗米,五管疮痍万里情。
留题洪庆观。宋代。黄廉。 隔岸山如戏狮子,背看松林闲掉尾。天际苍茫落数峰,青虬下饮黄河水。洪涛日夜洗崖脚,容易沙洲忽生嘴。浮岚积霭增气象,因抱汤城来迤逦。圣世封疆属乡县,令宰衙门对山起。朝看片云浮檐栋,暮雨逡巡周百里。可怜居民老苍翠,未省劳生有尘滓。乘轺亦复愧斯人,特地邮亭解行李。
临江使君陈华叟哀诗二首。宋代。刘克庄。 去岁相过寂寞滨,心如符券迹参辰。骨香万死何曾腐,膝屈千生不复神。哀仲行诗谁续古,补中丞传岂无人。短歌虽愧招魂作,或可留传达史臣。
抵杭闻章古泉下世挥泪二首 其二。元代。尹廷高。 俗子存何益,诗人去可伤。青山顿尘土,黄叶半凄凉。托后遗言在,论交古意长。九原呼不起,天阔意茫茫。
公安访少陵山馆遗址不得即用杜集移居公安山馆韵。清代。钱开仕。 南国仍多雾,油湖夏亦寒。置邮何处所,独立感无端。出峡伤时暮,移家迫岁阑。他年谁好事,山馆复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