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客骊驹系。惊唤银屏睡起。困倚妆台,盈盈正解罗结。凤钗垂,缭绕金盘玉指。巫山一段云委。
半窥镜、向我横秋水。斜颔花枝交镜里。淡拂铅华,匆匆自整罗绮。敛眉翠。虽有愔愔密意,空作江边解佩。
下水船。唐代。晁补之。 上客骊驹系。惊唤银屏睡起。困倚妆台,盈盈正解罗结。凤钗垂,缭绕金盘玉指。巫山一段云委。半窥镜、向我横秋水。斜颔花枝交镜里。淡拂铅华,匆匆自整罗绮。敛眉翠。虽有愔愔密意,空作江边解佩。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舟次白沙。宋代。王庭圭。 朝发螺浦湄,暮宿白沙口。初为夜行计,有物应掣肘。山云四面起,风涛半江吼。落帆危石矶,就枕不敢久。林深鸣鹤鹊,村远闻鸡狗。梦觉知月明,破篷见牛斗。起视天色清,解缆欲放溜。浪头聒天响,掀簸入我牖。蒲帆未及张,篙师复回首。渡头有古祠,壁画杂怪丑。舟人相与言,劝我酬神酒。出处本细事,阴晴亦常有。我固不问天,岂问土木偶。
试诸葛生笔因书所怀寄诸弟 其八。宋代。彭汝砺。 长忆东林橘,秋深个个圆。青云众星聚,碧海万枝联。染露光相照,经霜味十全。能将洞庭种,分寄楚江边。
夏日龙井书事 其一。宋代。释道潜。 翠枥高萝结昼阴,骄阳无地迫吾身。石崖细听红泉落,林果初尝碧奈新。挥麈已欣从惠远,谈经终恨少遗民。何时暂著登山屐,来岸乌纱漉酒巾。
和江子玉二首 其二。宋代。胡宏。 白驹皎皎来空谷,希声绝世人难续。异端蜂起乱群风,摆脱敝衣聊一沐。悠然良夜得酣寝,觉来无欠亦无足。不蹈红尘陌上花,自种青云陇头粟。呜呼夫子大圣人,七日藜羹食无粥。休争得失等鸡虫,克己乐善充身腹。风云变化会有时,微吟袖手清溪曲。
放翁有五更读书示子诗予亦次韵。宋代。宋庆之。 秋风蟋蟀床下鸣,茅茨耿耿秋灯明。老夫掩卷发深喟,起视河汉初参横。世人饮食几知味,眼底古今复泾渭。藩篱是笔屋是书,风叶尘埃力空费。六籍在天日月存,我亦收拾还本根。此事儿辈未可论,纷纷场屋争作元。
上元前一日,游东国看红梅右题停罢坊场图三。宋代。杨万里。 欲折红梅朵,看来不忍攀。周回寻四处,恰得一枝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