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

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朗读

楼上烟云怪不来,楼前飞纸落成堆。

非关文字须重看,却被江山未收回。

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

明日失怀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应。

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

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夜点凉。

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

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朗读

古诗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相关作品

长淮初四月,照见九华山。不见秋浦人,使我心怡然。

昨者蓬莱峰下相周旋,白云冉冉招归船。余亦泛海追群仙,未知成道何因缘?

一百五日春郊行,三十六溪春水生。

千秋观里逢急雨,射的峰前看晚晴。

一树琼花,二分明月,扬州自古佳丽。杜牧曾游,何郎不再,试问风流谁继。

才子飘零尽,还喜得、词编玳瑁,知音千古寥寥,能识高山流水。

红粉青娥白苧衣,一鞭柳外踏青归。中裙妒杀桃花马,九陌香尘扑面飞。

榴实江南少,依稀缀树叉。稍存后彫质,能吐欲然花。

西蜀虽吾里,东轩似故家。田园随处是,何必买生涯。

幽闲外世缘,白日抱琴眠。诗就多惊俗,楼居半是仙。

竹床斜倚杖,藓壁倒垂鞭。翻笑红尘客,马头缰辔牵。

地远山深忆昔年,潢池赤子亦堪怜。圣明洞彻贻谋远,父老欢欣向化便。

江面萦回双涧引,天边拱揖数峰连。微臣体国思经野,此议元成岳牧前。

寝兴绝思患,夙昔憩夷简。闲闲系林壑,湜湜嗜苔藓。

即目穷所变,因心去其褊。和风芬以集,灵鸟声相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