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然新诗随崖谷,一片寒光浮越罗。
字搜珠现竭骨嵌,笔捲波浪乾银河。
未能力学自知婢,正使工诗奚足多。
矧兹小技尚未至,识论我私当如何。
次韵谢敬存见寄。唐代。汪炎昶。 锵然新诗随崖谷,一片寒光浮越罗。字搜珠现竭骨嵌,笔捲波浪乾银河。未能力学自知婢,正使工诗奚足多。矧兹小技尚未至,识论我私当如何。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雨中观庐山 其二。宋代。岳珂。 半生每负看山眼,此日真成带雨游。攲枕有无疑欲暮,成峰横侧总宜秋。耳喧似厌泉呜咽,腰系不妨云去留。明日新晴马蹄放,直须三峡看龙湫。
撤棘后过东华门避肩舆呵导者。明代。区怀年。 十载穷经涨海滨,角巾愁色带缁尘。方惭要路无知己,不信清时有逸民。阙下晚传青盖拥,仗前寒映紫貂新。逡巡试问遮呼卒,道是京营中贵人。
别韦郎中。唐代。张谓。 星轺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歌。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峥嵘洲上飞黄蝶,滟滪堆边起白波。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
为杨复初题秋江归棹图仍次其韵。元代。凌云翰。 不为莼鲈若忆归,缁尘惟恐上人衣。欲知此日思亲意,长似征帆带雨飞。
逢舍弟。宋代。释行海。 兄弟相逢在浙西,问家言客思依依。已难与汝凄凉别,终不教吾独自归。流落异乡成老貌,别来无处寄寒衣。死生今日心方稳,消息相传总是非。
次舍侄尊谦韵三首 其二。清代。刘鹗。 仕路莫踰科举捷,生涯赖有父书存。极知世事宜酬应,但得工夫更讨论。一旦风云滋笔力,九天雨露沛君恩。归来了却为儿愿,碑刻封题记某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