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人尤乐但随时,往事独须入梦思。
实行难磨姑致力,空言无补莫耽诗。
水终易起洋风浪,松暂微低偃雪枝。
李住道傍遭众弃,兰生谷底有人知。
次友韵。唐代。汪炎昶。 过人尤乐但随时,往事独须入梦思。实行难磨姑致力,空言无补莫耽诗。水终易起洋风浪,松暂微低偃雪枝。李住道傍遭众弃,兰生谷底有人知。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和张光弼歌风台韵。明代。沈周。 大风起兮云飞扬,游子归来寻故乡。乡中父老认天子,会酒击筑歌慨慷。载歌载舞未为央,留之十日未为长。畅然草木尚有感,满眼故旧情何当。丈夫志已酬咸阳,壮心何用泣数行。四海一家何论沛,猛德何法守四方。千秋万岁邈在后,魂兮不归天地荒。高台已夷烟草黄,樵童牧竖谈汉王。
何龙友苦熟患疮见寄二诗赋答 其二。明代。李孙宸。 暑兼杯酒废,懒任故人疏。尔自思河朔,诗来问敝庐。烟霞容寄傲,日月老閒居。未忘千秋事,青山待著书。
疏影 咏梅。用白石韵。清代。张玉珍。 玲珑碎玉。忆罗浮旧梦,那回初宿。谁是朋俦,除了寒松,应添几个修竹。姗姗遥倚东风里,春只在、溪南溪北。正嫩寒、纸阁无聊,合伴个侬幽独。还恐濛濛细雨,枝头吹遍也,装点新绿。欲寄相思,何处寻踪。记取雪深茅屋。晶帘乍卷瑶台静,更三弄、素琴清曲。把生绡、淡写芳姿,但觉暗香盈幅。
除夕。清代。李宪噩。 悽悽改时节,不语独沾巾。此夜还新岁,于今成故人。空堂设虚位,遗榻掩荒尘。岭上东风早,惟应墓草春。
中兴乐。清代。陆求可。 却寒帘外六花飞。歌台舞榭全迷。煮酒烹羔,呼妓成围。红冰满袖淋漓。欲流澌。灞桥黯惨,骑驴何往,诗思迟迟。
为勋侄题元人诗画。明代。邵宝。 前辈风流画里诗,六人异代不同时。清平一曲多春兴,只许金华太史知。
欲雪限韵。明代。徐柯。 惨淡庭松色,喧啾檐雀声。有苔封玉砌,无露到金茎。已厌浮云重,还看杨絮轻。应知陇上者,此际辍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