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确疲幽迳,扶持伏瘦筇。
断崖何处路,经雨隔山钟。
猿穷垂帘果,僧樵卧润松。
人言深僻处,别更有灵从。
香岩院。唐代。汪炎昶。 牵确疲幽迳,扶持伏瘦筇。断崖何处路,经雨隔山钟。猿穷垂帘果,僧樵卧润松。人言深僻处,别更有灵从。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送王参知赴阙。明代。郑善夫。 大参行赴阙,兴落富春前。六月楼船雨,千山传马烟。白云留故国,綵服媚南天。知尔宁亲后,屏营金鉴篇。
待月。宋代。孔平仲。 初宵待月先扫门,虽未出海光照垣。皎然辉采更无壅,比之常夕尤清妍。星辰不复争芒角,河汉自合收波澜。久之黮黪若蒙垢,坌起四隅阴气繁。人心赏玩欲竟夕,嗟哉顷刻已自昏。如何更使魑魅畏,岂非已被虾蟆吞。纷纷庭华堕如雨,训狐骑屋貌甚尊。乘幽挟晦彼固喜,使之如此亦有缘。岂无蛇虺出当道,不如青灯坐前轩。以书自围恣所取,黄卷圣贤聊可言。
赠道者。唐代。朱庆馀。 自识来清瘦,寻常语论真。药成休伏火,符验不传人。独有年过鹤,曾无病到身。潜教问弟子,居处与谁邻。
西门行。明代。李孙宸。 出西门,步慢移。相逢不尽欢,明日安知。知尽欢,今日已迟迟。车中有斗酒,与子各尽卮。何能朝田暮,舍桎梏。夫翁为杨花飞,马蹄滑。请问冢中枯,今朝几行客。生年苦不长,死年苦不短。万岁与千秋,去者无再转。及时行乐不须疑,崦嵫日暮夫何远。
五十述怀二首 其二。清代。王季珠。 苦摸心头也忒痴,布衣建树本无奇。卷舒在我天无恙,议论当官罪不知。一劫红羊尘外梦,十年黄鸟卷馀诗。犁锄入手真初学,老圃老农奉老师。
伐千秋巨木竟梁海堂。宋代。程珌。 二木盘根三千秋,万斧过之无敢视。今辰有梓号国工,朋曹十数来睥睨。为言此木难斤斧,上有蟠龙下伏虎。莫教惊动万年枝,擎电轰雷三日雨。直须作法起南风,号召百神同力扈。昂昂头角向梅堂,五六镇星来作辅。坐令国势蛩萝图,万岁千秋奉明主。
送径山一藏主。元代。梵琦。 一大藏教閒葛藤,尽大地人跳不出。梦庵本是奇衲子,夜半扶桑吐红日。拈起凌霄峰顶茶,却是洞庭湖上橘。三千世界庵摩勒,放开捏聚谁能诘。松风涧水自谈玄,却笑区区论权实。
碧落四景 其三 寒泉漱玉。金朝。李俊民。 沥沥山泉枕畔鸣,六根先得一根清。从来只向琴中听,不识徽弦意外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