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趋黉宫,敬谒先圣师。圣颜俨温穆,从祀森威仪。
簠簋备法制,堂庑何岿巍。斋居豁明敞,富列书与诗。
童冠数十辈,济济咸肃祗。俯仰动忻怿,亦复兴叹咨。
上谷秦所郡,逢掖时所讥。寥寥千载后,振举昉自兹。
圣代崇文教,涵濡浃边陲。伟哉谭公劳,焕耀无穷期。
谒宣府庙学。唐代。杨士奇。 下马趋黉宫,敬谒先圣师。圣颜俨温穆,从祀森威仪。簠簋备法制,堂庑何岿巍。斋居豁明敞,富列书与诗。童冠数十辈,济济咸肃祗。俯仰动忻怿,亦复兴叹咨。上谷秦所郡,逢掖时所讥。寥寥千载后,振举昉自兹。圣代崇文教,涵濡浃边陲。伟哉谭公劳,焕耀无穷期。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花犯 送松年返武宣。近现代。章士钊。 正衔烟,登阶拄杖,遥呼在家否。卅年老友,却意态依然,风味相守。健谈强记谁堪右。旧事频回首。可记得、觉庐同卧,胡床横左肘。似君作计定先归,流连只为我,新来非久。殊未料,贼飞到,累君奔走。知君有、故庐别榻,惭不是、南洲高士后。但梦见、一灯风雨,深宵空僝僽。
无为上人静室。明代。李寄。 孤磬白云里,入门幽意生。竹篱花束缚,松牖鼠纵横。响落空潭水,光分远岫晴。顿忘游力倦,回复涧边行。
乙亥十月往平定早发土门宿故关书所见。元代。刘因。 风烟全赵如平掌,失脚山城梦犹想。土门一缕汉时天,万古行人为谁仰?指似劲敌谈笑中,为状羸仆忍寒强。当年鼓角如可闻,急著清吟和林响。远山宛欲来相迎,近山留人屹相向。或从井底忽登天,倚伏已能先想像。平生爱山真恶谶,今日果为山所网。昨朝爽翠拥修眉,最恨高楼负清赏。壮怀郁郁闷欲绝,安得凌风恣吾往。天教石顶放一头,驶若骅骝脱羁鞅。山灵努力出奇供,只恐先生驾虚枉。万壑霜松动悲啸,极目云烟埋莽苍。北门形势护中原,办与奸雄增技痒。太行横绝半九州,留在平原几尘坱。何人为我起六丁,嵯峨尽堕天宇朗。千年再挽神禹功,恍若鸿流开四象。
晨起苦寒。宋代。张耒。 夜霜漫屋风折竹,我乃与君在空谷。平生一衲度严寒,块守深炉体生粟。大潘借马贷监河,小潘无事仰屋歌。妻儿号寒剧雁鹅,诗书满腹将何如。
咏史诗。涂山。唐代。胡曾。 大禹涂山御座开,诸侯玉帛走如雷。防风谩有专车骨,何事兹辰最后来。
滑州送人先归。唐代。刘商。 河水冰消雁北飞,寒衣未足又春衣。自怜漂荡经年客,送别千回独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