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凄凄客思凉,况逢冬至在殊方。愁看瘴岭遮天短,独拥寒衾觉夜长。
地杂夷情休问俗,庭无官事懒升堂。醇醪幸接周公瑾,百感伤怀总欲忘。
南宁遇冬至雨中有感呈同事二王公。唐代。刘大夏。 风雨凄凄客思凉,况逢冬至在殊方。愁看瘴岭遮天短,独拥寒衾觉夜长。地杂夷情休问俗,庭无官事懒升堂。醇醪幸接周公瑾,百感伤怀总欲忘。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
刘大夏。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达奚司空立南海王庙门外。明代。汤显祖。 司空暹罗人,面手黑如漆。华风一来觐,登观稍游逸。戏向扶胥口,树两波罗蜜。欲表身后奇,愿此得成实。树毕顾归舟,冥然忽相失。虎门亦不远,决撇去何疾。身家隔胡汉,孤生长此毕。犹复盼舟影,左手翳西日。嗔匈带中裂,咙气喷溢。立死不肯僵,目如望家室。塑手一何似,光景时时出。墟人递香火,阴风吹崒峍。上有南海王,长此波臣秩。幽情自相附,游魂知几驲。至今波罗树,依依两蒙密。波声林影外,檐廊暝萧瑟。
题靖节图。明代。郑鹏。 八旬彭泽令,胡为赋归来。不为折腰劳,亦岂为衔杯。世事与心违,感之良可哀。见几苟不早,屈辱终难排。柴桑五柳下,茆屋荒苍苔。松菊喜犹存,田园多草莱。力耕课僮仆,衣食聊自媒。生死等蜉蝣,轩冕轻尘埃。劝酬杂农圃,欢眤及孺孩。意适辄有吟,落笔忘敲推。纵心信所如,涧曲山之隈。衡门向夕启,孤舟正沿洄。妻子笑将迎,鸡犬亦喧豗。乘化乐天命,靡复萦所怀。缅兹绝代人,清风动九垓。廉顽与立懦,身没名不灰。我生千载后,仰止心悠哉。风檐读公传,白日青天回。
题周功甫总领石溪三亭·雪亭。宋代。王炎。 竹窗环佩声珑玲,开窗不见山眉青。玉妃翦水堕花片,龟手入袖肤粟生。紫茵锦幕燎炉炽,不知酒面寒欲冰。春葱百指酌暖玉,似胜煮茗松风鸣。亭中主人笑无语,雪景佳处未易评。诗成呵笔笔随冻,冥搜有味银海明。天风浩浩吹鹤氅,欲跨白霓凌太清。负暄曝背者谁子,此亭可望不可登。
邹水部监真州水利出饯不及因寄。明代。顾璘。 桂楫夷犹绿水潺,离亭尊酒杳难攀。江头别恨逢凉雨,天外诗情见远山。驿马深秋迎客健,庭花清昼对人閒。遥知览胜多新咏,好慰紫门病客颜。
饮酒·二十。魏晋。陶渊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先照寺。宋代。叶清臣。 一径凉飙响万松,青霞紫雾秘灵峰。寒生列洞前溪雨,声到诸天午夜钟。仙顶月高犹驾鹤,阴潭云起旧降龙。出尘境界无多地,已上金庭第七重。
送李茂卿大理还嘉鱼。明代。王鏊。 嗟哉何物名与利,奔走海内无穷已。纷纷之中谁独超,嘉鱼两卿伯仲李。仲卿见道何太先,三十不复举进士。徒行万里访白沙,欲挽南溟供洗耳。伯卿少贬来京师,三年大理何曾理。支颐终日望西山,眼近薄书如著眯。有时开口恣雌黄,上到周公下朱子。瑰词异论骇傍人,造谤兴讹殊未止。我生与世百无合,门报君来僮仆喜。小斋款语每终日,仪部君谦昔参此。君谦去矣君尚留,君今复去吾何以。家居苦贫仍岁恶,往往人家半扉水。午烟未起朝爨清,且趁官家五升米。谓予不尔弟书来,黄公山下台成矣。从来一士系兴衰,胡为閒此两兄弟。未论救败与扶颠,激懦廉顽功不细。送君极目洞庭波,木落潇湘风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