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
赵嘏。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夜读五公楚东酬唱辄书其后呈龟龄。宋代。张孝祥。 同是清都紫府仙,帝教弹压楚山川。星躔错落珠连纬,岳镇岧峣柱倚天。宫羽在县金奏合,骅骝参队宝花鲜。平生我亦诗成癖,却悔来迟不与编。
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庆会未几归汶上小弟幼妹尤嗟。唐代。卢象。 谢病始告归,依然入桑梓。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门里。畴类皆长年,成人旧童子。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迩。论旧或馀悲,思存且相喜。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入门乍如客,休骑非便止。中饮顾王程,离忧从此始。
春归杂兴三首 其一。宋代。方一夔。 白首青灯滞一乡,不将迟暮照韶光。经风魏紫埋倾国,破晓离黄殒折杨。老去功名随梦断,别来云水隔天长。此生聚散何时了,定计归锄五亩荒。
过南望时守闸不得行。明代。刘基。 客路三千里,舟行二月馀。壮颜随日臧,衰鬓受风疏。蔓草须句国,浮云少吴墟。愁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
游钟石寺问名寺之因缘老僧指门旁石如覆钟状赋诗一首邀何袭明登仕同赋。宋代。孙觌。 月斧琢朣胧,团栾覆石钟。连络青云根,点注碧藓封。补天记女娲,移山诧愚公。当年偶遗漏,堕此草莽中。奇礓久沦蛰,化出金仙宫。老僧惯见之,笑视瓦砾同。砺角戏乌犍,迸火敲青童。摩挲问亡恙,千岁今一逢。堂堂张茂先,扣以蜀井桐。噌吰振林莽,叱吸万窍风。澒洞众壑满,吼彻九地通。狂奔窜幽魅,惊怒拔老龙。丰山霜露零,彭蠡波浪舂。一鸣固有待,寸筳那得攻。水曹笔五色,东序罗笙镛。辟易四坐倾,蹴蹋万马空。伟兹抱奇音,伴我窥灵踪。赋诗乃不如,露草号秋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