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驾幸狮子山应制。明代。陶安。 圣皇应天运,出以安民生。拨乱反之正,仁敷臻泰宁。十年天下一刬平,纪年定鼎开神京。城西有山极奇峻,昂昂雄峙长江汀。其山俨若狻猊形,百兽仰伏皆来庭。江流其下赴朝宗,汹涌昕夕弗少停。法驾时幸临,乃以观民风、体民情,匪为逸乐无事而空行。峰峦虎兕奔,波浪虹霓腾。风帆烟舶,商旅互来往。秧畴麦畛,农父方耘耕。云霞舒卷芷杜青,森罗万象皆来呈。重瞳顾盻值晴霁,谓此景界由天成。用赐此山号狮子,昭示坚久无穷名,吁祥麟出㙐凤鸣。四海为一家,于穆皇风清。肇造勤,礼乐兴。顺游豫,恢纲纮。武多牙爪,文诚股肱。登台陋汉高,思士发歌声。乾道复何为,贻谋千万龄。
再答。明代。储巏。 谢病久不出,何时过虎溪。解空忘塞马,卧稳却朝鸡。画桨江春发,青藜阁夜携。雪堂他日客,阪步自黄泥。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宋代。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沉通:沈)
鹤斋四咏 敝衣。近现代。方鹤斋。 司马穷时犊鼻裈,乐天老爱敝裘温。青袍底事如春草,常带泥痕与烧痕。
题国清林氏海山精舍。宋代。林希逸。 白醉吟翁颇似痴,当仁一见却无疑。但寻来处知归处,莫把迷时待悟时。风过更看云不尽,潮生长与月相随。海山此趣谁能会,也是禅关也是诗。
次韵子由浴罢。宋代。苏轼。 理发千梳净,风晞胜汤沐。闭息万窍通,雾散名干浴。颓然语默丧,静见天地复。时令具薪水,漫欲濯腰腹。陶匠不可求,盆斛何由足。?海南无浴器,故常干浴而已。?老鸡卧粪土,振羽双瞑目。倦马?展风沙,奋鬣一喷玉。垢净各殊性,快惬聊自沃。云母透蜀纱,琉璃莹蕲竹。稍能梦中觉,渐使生处熟。《楞严》在床头,妙偈时仰读。返流归照性,独立遗所瞩。未知仰山禅,已就季主卜。安心会自得,助长毋相督。
张老山御史寄七夕诗今近中秋奉问。元代。方回。 笼鹤囊琴驾短篷,夏初言别又秋中。一天遥共团圆月,两地相忘矍铄翁。朝廷还公黄阁相,江湖乞我白苹风。金台乍到朋簪盍,肯系吟笺寄早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