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各本皆缺以上。《竹溪先生文集》卷一一。
次韵似表弟题朝爽亭呈公晔公和二友。唐代。李弥逊。 原诗各本皆缺以上。《竹溪先生文集》卷一一。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戏效梅宛陵赋欧公白兔。宋代。林希逸。 毛虫虽小著仙籍,云渠千岁皆化白。中山山中衣褐徒,生长何年换颜色。岂其孕育自卯宫,又是金公付精魄。渠宗学孔非学朱,拔毛不蕲供书册。老蒙将军纵猎时,遁向何方为窟宅。纷纷尔后更几秦,避世甘心餐苦柏。明时作意始出来,五岳遍游无定迹。多生曾识六一仙,知道琅琊有新刻。要寻此碑龟与螭,何事乃被滁人得。滁人知渠慕醉翁,翁归已在云霞中。期翁千岁亦如汝,殷勤远致提金笼。传誇瑞物遍都邑,倡和千篇模写工。翁携入直金銮殿,渠应自比广寒宫。寄声树下捣药者,汝伴嫦娥我伴公。
念奴娇 其一 梅影。宋代。赵长卿。 银蟾光满,弄馀辉、冷浸江梅无力。缓引柔条浮素蕊,横在闲窗虚壁。染纸挥毫,粉涂墨晕,不似今端的。天然造化,别是一般,清瘦踪迹。今夜翠葆堂深,梦回风定,因月才相识。先自离愁,那更被、晓角残更催逼。曙色将分,轻阴移尽,过眼难寻觅。江南图上,画工应为描得。
观刈麦。明代。康海。 我从华山归,刈麦已大半。自长安迤东,实美如火炭。繄我返耕来,此麦才再见。接岁禾不登,宝玉咸所贱。周人重农食,特分田畯职。公私积蓄繁,讵有旱乾棘。春首饿莩多,朝廷甚忧恤。今日得佳物,守护须谨饬。黄金殪米下,其语殊谠直。作诗告有位,国宝在稼穑。
晚兴和冲卿学士。宋代。王安石。 剡剡风生晚,娟娟月上初。白沙眠騄骥,清浪浴潭鱼。竟欲从君饮,犹便读我书。斜阳不到处,墙角树扶疏。
春日。明代。杨巍。 春日更多情,风吹杖履轻。欲聆黄鸟啭,独傍绿杨行。远甸阴云合,孤村花木荣。偶然逢野老,邀我坐柴荆。
水调歌头 送少兰弟谒选赴都。清代。袁绶。 风雪载途日,君又赋遐征。高堂且喜尚健,内政可经营。休虑家贫岁歉,莫损男儿壮志,身世重功名。努力夺霜翮,万里展鹏程。向临歧,还有语,再叮咛。人心险巇难测,著眼要分明。慎接疏狂亲友,善察逢迎僮仆,花柳漫牵情。祖德未湮没,盼尔振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