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卧古屋,趣敌岩谷深。
六籍环一身,口诵头不簪。
瘦碧久去眼,寂寞清风心。
朝思荫之醉,暮思绕以吟。
秋空碧新弄,无处停幽禽。
安得青玉枝,来作半亩阴。
终朝对几榻,岁寒结知音。
於焉傲富贵,追踪晋贤林。
和施耕进士忆竹。唐代。强至。 夫子卧古屋,趣敌岩谷深。六籍环一身,口诵头不簪。瘦碧久去眼,寂寞清风心。朝思荫之醉,暮思绕以吟。秋空碧新弄,无处停幽禽。安得青玉枝,来作半亩阴。终朝对几榻,岁寒结知音。於焉傲富贵,追踪晋贤林。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夏园晚坐。清代。商廷焕。 元蝉噪夕阳,绿重柳成行。有客当风坐,空庭过雨凉。日长青史伴,人静白莲香。微露新眉月,林间澹澹光。
初至阿墩子三首 其二。清代。牛焘。 气阻山河迥不犹,天时人事理难求。冰残四月花初放,霜落两成麦未秋。鼓角声中喧梵呗,貔貅队里踏蛮讴。村南更有雌龙窟,万斛淤泥溉瘠畴。
春和 其五。明代。方孝孺。 郑生瑚琏器,曾住此林丘。死骨今埋土,新阡谁树楸。百年愁莫遣,一梦乐诚优。惟念双亲老,无能为尔谋。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二十 锄强扶弱。明代。祁顺。 惩恶欲劝善,扶弱先锄强。稂莠既芟薙,嘉谷斯丰穰。任棠思拔薤,卜式善牧羊。弱强两得所,坐见民俗康。贵阳仁义政,可以式四方。
曾叔谦哀辞。宋代。杨万里。 岁绍兴之壬午兮,余负丞于零陵。汩夫君之南征兮,临二松之寒厅。闻跫然于逃虚兮,辞未接而情亲。分一日之光景兮,载鸱夷乎吾与行。沛吾击其兰桡兮,乱湘江以扬舲。维余笮于愚溪兮,叩柳子之柴荆。陟西山以茹芳兮,降钴鉧以漱泠。风吹衣以拂云兮,举手揽乎南斗之星。君与我其俱醉兮,夜解手于丘亭。余未几而北归兮,君忽返乎铭旌。曾合离之俛仰兮,奄古今乎死生。羌夫君之渊伟兮,允江山之载英。蔚豫章之离奇兮,森楩梓其峥嵘。自拱把而培溉兮,俟百围乎千寻。崒雪山与冰谷兮,凛霜影而雨声。细犹堪于薄栌兮,岂大者之不可杗。仰神皋于太紫兮,矩厚载而规圜。清屹建章以亘明光兮,连蕙草与兰林。诏班尔以骏奔兮,旁搜岩崖之欹倾。缔皇居及帝室兮,将涓休乎落吾成。蹇栋干槁乾于空山兮,匠不获以督绳。纷后皇之揠材兮,壑何幽之不徵。喟一撷而万捐兮,夫孰有遭而无营。君方舍斯世而去之兮,岂达欣而穷憎。耿精爽之未泯兮,嗤彼啄腐而吞腥。裁斯文以寄哀兮,聊复写久要平生之情。
奉寄中丞萧公。明代。胡应麟。 宪节新持下玉宸,函关西去息征尘。輶轩尽压三秦吏,斧钺先驱二华神。紫塞风云回夕望,黄河雨雪避朝巡。青油幕静含杯处,能忆天南授简人。
送司寇金公诗。明代。祁顺。 圣皇御极,治迈尧汤。水旱流行,伊数之常。维兹江右,民物阜康。近厄于水,复罹旱荒。蒸人嗷嗷,盗贼滋蔓。奏章上闻,当宁嗟叹。曰吾赤子,曷遭此患。援溺救焚,义不可缓。爰命大臣,授以玺书。有杰秋卿,来自南都。福星照临,甘雨随车。一方民命,徯公以苏。公既至止,人心大慰。遄发公储,以周贫匮。宣德达情,兴利除弊。忧国忘家,视民犹己。公帑几何,饥馁孔多。载经载营,以抚以摩。如培粪壤,沃彼稿禾。如施药石,疗彼沉疴。蠲除租课,宽免徭役。鹾司分利,关税移积。省礼缓刑,舍禁弛力。立赏劝分,具有典则。剪盗锄强,邵农助耕。招徕逋亡,周恤孤茕。鉴空衡平,物无遁情。禁止令行,民无卒争。期月之间,事将就绪。孰意亢阳,重虐兹土。饥馑荐臻,民愈愁苦。室如悬罄,病愈危痼。旌节载留,多方计筹。备尝勤劳,恒抱隐忧。章奏剀切,动于宸旒。言听计从,荒政益脩。敛散惟时,通融是画。商旅旁招,邻邦肆籴。仓廪充盈,痹疠消释。俾歉为丰,由公之力。维天有缺,石可补之。维民有艰,丹可寿之。庖刃恢恢,邹谷熙熙。德叶人心,功在口碑。口碑伊何,歌颂载道。百万生灵,蒙此大造。昔困饥寒,今则暖饱。昔忧剽掠,今则无挠。公拜帝命,竣事还京。鱼龙先驱,鸾凤纷迎。帆经鄱湖,舟指金陵。山川出色,草木知名。公不忘民,行且有疏。水利仓储,二事兼举。任专其人,法以无蠹。匪图目前,经久为虑。维帝明哲,用贤不疑。维公忠诚,功烈有辉。章江瀰漫,庐阜崔嵬。邦人之思,曷有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