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湖边寺,荆溪目已瞑。
窗云犹晓白,竹径自寒青。
野鸟悲吟动,门人感涕零。
里无梁补阙,谁可法师铭。
志远法师挽辞。唐代。强至。 寂寞湖边寺,荆溪目已瞑。窗云犹晓白,竹径自寒青。野鸟悲吟动,门人感涕零。里无梁补阙,谁可法师铭。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用韵酬余伯庸三首 其二。元代。张仲深。 乌纱笼短发,浑欲不胜簪。落景增诗思,秋风识客心。潮平江浩浩,月上夜深深。不道人无寐,新蛩四壁吟。
归过日本志感。清代。黄遵宪。 旧游重到一凄然,电制光阴又四年。老辈渐闻歌《薤露》,沧波真易变桑田。出关符传行人玺,横海旌旗下濑船。今日荷戈边塞去,可堪雪窖复冰天。
呼猿洞。宋代。董嗣杲。 小隐灵山莫计年,此猿清啸洞门前。当时不有胡僧唤,今日应无野迹传。寒挂枯条申右臂,晚藏碧树忆西天。云岩烟谷多遗种,月下三声醒客眠。
蛰园看花。清代。夏孙桐。 杖藜来趁赏花辰,不为风烟减却春。劫外园林真福地,梦馀樽俎此吟身。流光漫惜恒河影,残客犹存洛社人。幸有画图留胜迹,他时鸿雪證前因。
双投酒。宋代。周麟之。 君不见白玉壶中琼液白,避暑一杯冰雪敌。只今名冠万钱厨,此法妙绝天下无。又不见九重春色蔷薇露,君王自酌觞金母。味涵椒桂光耀泉,御方弗许人间传。向来我作金门客,不假酿花并渍核。日日公堂给上尊,时时帝所分馀沥。一朝释佩投江村,却访田家老瓦盆。道院丹泉灰脚重,官炉玉友糟头浑。有酒如此宁不饮,但赋独醒招楚魂。锦溪昨夜秋风入,梧叶雨残溪水急。呼奴为我挽飞流,涤瓮燎薪炊玉粒。奴言新酿良未宜,此间寒燠来无时。双投旧法酒经载,今焉可试君无疑。初观白醑寒浆溜,再加曲米成重酎。色如竹叶照人明,香似兰英和露透。妻孥一笑盏斝空,所恨无多才数斗。嗟予性与礼法疏,况此扫轨甘穷居。肯学鸱夷随后车,不烦骑驴骥子扶。焉用拊缶歌乌乌,一觞一咏聊自娱。
游齐山招提二首 其二。宋代。刘定。 忆上青萝磴,流年三十三。僧人头似雪,寺坦竹如蓝。萧使登高石,吴公守隐岩。清风殊未远,咫尺看云岚。
步程兰畦茂才挽张忠武诗韵二首 其二。清代。陈式金。 百里濠成日,堕功自此由。粤囚防后困,毒焰伏前秋。掣肘谋常策,捐躯尽力休。可怜千万户,日日望张侯。
和张运使送春二首 又三首 其二。南北朝。王寂。 蛛网冰徽不复开,等閒魂梦可曾来。鸟啼花落伤心事,惆怅东风唤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