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侪来都下,将踰三十春。
不闻此画塑,想子得亦新。
兹寺临大道,常多车马尘。
设如前日手,晦昧已惑人。
曷分今与古,曷辩伪与真。
闽缁图凤姿,越释弹龙唇。
但知五彩烂,徒谓五音淳。
孰识商声高,孰惊眸子神。
不能评谱品,索玉翻得珉。
二君才调高,言若羽翮振。
将令寻常工,千岁传不泯。
刘原甫观相国寺净土杨惠之塑像吴道子画又越。唐代。梅尧臣。 吾侪来都下,将踰三十春。不闻此画塑,想子得亦新。兹寺临大道,常多车马尘。设如前日手,晦昧已惑人。曷分今与古,曷辩伪与真。闽缁图凤姿,越释弹龙唇。但知五彩烂,徒谓五音淳。孰识商声高,孰惊眸子神。不能评谱品,索玉翻得珉。二君才调高,言若羽翮振。将令寻常工,千岁传不泯。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杂歌谣辞。渔父歌。五代。李珣。 水接衡门十里馀,信船归去卧看书。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
纪怀并引 其八。明代。温纯。 归溯汉水西,言陟太和巅。太和高万丈,乌兔疑倒旋。诸峰亦儿孙,五岳岂比肩。中多学道侣,相与證真诠。真诠何可得,依稀守丹田。夜梦玄帝语,鼓琴宁俟弦。汝归有馀师,汝师言更玄。无思与无为,斯言信不偏。北面终邹鲁,庶几永无愆。
伤清江上人。唐代。刘言史。 往年偏共仰师游,闻过流沙泪不休。此身岂得多时住,更著尘心起外愁。
赋丈室碧玉壶善甫赋诗铎亦奉和二首 其一。金朝。路铎。 心知云路等榆枋,戏作方壶当玉堂。虚静自应详止止,逍遥均是一苍苍。心含宝月无中外,身著青霞可颉颃。政尔天游到疑始,觉知谁送竹风香。
仲钦寄民为重斋诗和答 其三。宋代。张孝祥。 德意丁宁到绿林,都捐刀剑作齐民。皇华入奏天颜喜,趁得朝元第四春。
赠谈故人高鹏举。宋代。家铉翁。 东邻歌呼闹如市,西隣笙箫正鼎沸。高生择术颇可人,夜阑挑灯说书史。说出忠臣报国心,四座闻者为堕泪。闻君年少曾读书,壮大无成乃与优伶俱。左手执籥右秉翟,念到简兮应嗟吁。他年了却官中呼,仍作书生挟册归里闾。
赋双松堂呈薛监簿。宋代。林景熙。 宿觉山中有双松,一朝劫炉鳞鬣空。端明堂前有双松,至今古色摩苍穹。此物受命本千岁,扶持若有神始终。天留贞质表文献,厖言幻学宁女容。昔贤种松如种德,柯叶余事根本丰。百年封植雨露饱,厥声大肆鸣笙镛。掀髯相视雪贸贸,拥盖对立云童童。不知天地有黄落,玄冥失柄春无功。闻孙峨冠立松下,典刑如侍乾淳翁。昂藏见谓廊庙具,夭矫亦有山林风。棱棱铁面不可犯,麾去秦爵如飞蓬。采衣奉酒列清影,森森头角皆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