卉木日以发,中圃日以嘉。
欢言乐和景,及此鬓未华。
春风实无几,凌乱枝上花。
山阴况暮月,府仰诚可嗟。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二春晖亭。唐代。梅尧臣。 卉木日以发,中圃日以嘉。欢言乐和景,及此鬓未华。春风实无几,凌乱枝上花。山阴况暮月,府仰诚可嗟。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再用韵别非熊。元代。耶律楚材。 灵木垂芳桂两枝,非熊佳誉动西涯。倦听琴阮嫌狂客,饱看经书厌小诗。成德羡君垂竹帛,虚名嗟我类刀锥。会难别易堪惆怅,何日重来谁得知。
赠万山人未夫。清代。李英。 海内论骚赋,君如楚大夫。驰驱称上乘,名姓冠西都。梦与湘江远,身随汉月孤。袖中双剑在,人识是昆吾。
赠黄鹿泉直刺之官滇南 其四。清代。曾广钧。 郎潜自昔伤华发,今日班生艳此行。洱海舆人歌粟袖,陶亭吉语协茅璚。岸花送客愁千驿,堤柳言离抵十城。好去山衙听铜鼓,莫忘诗社洛钟声。
赠道夫四首 其四。明代。郑善夫。 富贵苦相迫,师徒多遁巡。况当强盛时,谁能分沈沦。之子仗剑出,举足生烟云。河淮漫浩浩,中有要路津。岂忘风波恐,壮士念委身。陈霜冱修途,落月经柍桭。良友志异域,此意难重陈。欲扳时无何,欲往道无因。愿为双意而,飞飞出城闉。
书余逢时所作山水 其三。宋代。释祖可。 江南江北岸,饱历此山川。谁信著笔力,尽驱来眼前。野桥分道路,古木薄风烟。我欲径归去,沙头人挽船。
南行感怀四十首 其三十三。明代。区大相。 子云官不调,白首闭玄关。身世浮云外,风尘久客间。他乡看落日,故国想秋山。沙际鸥群戏,悠悠羡汝闲。
送王卿使君赴任苏州因思花迎新使感旧游…西院一别。唐代。白居易。 一别苏州十八载,时光人事随年改。不论竹马尽成人,亦恐桑田半为海。莺入故宫含意思,花迎新使生光彩。为报江山风月知,至今白使君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