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望嵩色,忆上大室时。
陟彼已不浅,坐此安能知。
今谁绝壁下,但见前峰危。
正与曩未异,目存迹焉追。
阳翟县城凝嵩亭。唐代。梅尧臣。 西北望嵩色,忆上大室时。陟彼已不浅,坐此安能知。今谁绝壁下,但见前峰危。正与曩未异,目存迹焉追。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寄徐师利 其二。宋代。释守卓。 迹在世途心了了,两全方显丈夫儿。八风尽入遮那境,秘诀何劳问祖师。
送天台则上人还浙东。宋代。苏庠。 溪南溪北鸟啼处,树头树底梅已空。绝叹不如木上座,伴君千叠夕岚中。
烛影摇红 扬州己未正月十四夜。明代。曹溶。 江左名宵,六街化作流苏结。让他灯影乍分明,最爱朦胧月。搅动閒愁不歇,遍相逢、闹花惊蝶。裁纨扇小,涂粉车轻,陈隋时节。冷落红桥,顿看箫管吹教热。肯嫌芳药未开园,火树层层叶。今夜何人报帖,记三生、杜郎曾说。曲残帘下,酒醒楼头,春愁尚怯。
托翁雨宿浣花草堂和韵二首 其二。明代。王立道。 自羡茅堂得此生,玺书谩复下承明。拟将出处同龙卧,况有文章应凤鸣。保傅正看今日事,咏怀终见古人情。禁河徙倚归朝晚,想像溪桥流水声。
次韵宽夫题王自然参议江阁。宋代。刘才邵。 橘州部曲奴千头,倚槛应犹忆故丘。胸中耿耿挂秋月,坐阅世故如星流。谁能令公还餍事,且脱荷衣藏箧笥。定将奇策收桑榆,不似书鱼老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