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西州谢法曹,声名籍甚我徒劳。
升沉一府已荒冢,憔悴两人犹二毛。
眼见荣华能几日,心知富贵只秋毫。
淮南鱼美香粳滑,饱去清吟岂不高。
酬杨愈太丞之寿州见别。唐代。梅尧臣。 畴昔西州谢法曹,声名籍甚我徒劳。升沉一府已荒冢,憔悴两人犹二毛。眼见荣华能几日,心知富贵只秋毫。淮南鱼美香粳滑,饱去清吟岂不高。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方长公重五饷以江鱼枇杷豆酒。明代。徐渭。 江鱼银板枇杷金,绿菽家醅一瓮深。方叔特分长命酒,老夫正按小招吟。且宽牛虎甘人责,莫解蛟龙夺黍心。万絮千花冯巽二,沾泥衔鸟美人簪。
金陵故宫。明代。徐熥。 先朝遗殿闭尘埃,零落空劳过客哀。五夜铜壶乾罢滴,六宫金锁涩难开。翠华去后全无影,罗绮焚馀尚有灰。弓剑尽埋烟雨冷,椒房一半上苍苔。
游少林寺。唐代。沈佺期。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西河方舟展试阶同寅往观漫纪一律。明代。符锡。 武水民艰涉,方舟此奏工。栉比江阔狭,絙络岸西东。六六扶拦出,双双表柱空。澄波浮彩鹢,疏雨卧长虹。拥盖行天上,联鞯度镜中。互低人簇马,微曲缆牵风。砥石分维壮,晴雷起昼同。樵苏男挟妇,市易叟和童。阛阓人人便,村墟处处通。万缘宁有我,一德敢论功。民病难辞责,人言合反躬。惼心多伎俩,名德盛帡幪。治行渐黄相,威来耻寇公。极知名过实,争奈享逾丰。引疾宜先避,尊拳免后逢。蒙阳遗业在,不负汝归农。
次韵再答子因。宋代。叶梦得。 人事纷纷去不留,客心空感大江流。已拚瓠落真何用,那得钟鸣尚不休。邻里朱陈无别社,江山李郭有同舟。若为便觅苕溪路,六月明珠剥芡头。
短歌行。近现代。马一浮。 云愁海思天苍苍,风高木落鸿雁翔。仰看明月在庭户,不知零露沾衣裳。乱离朋友异胶漆,干戈兄弟皆参商。百年礼乐一朝尽,此语闻之行路伤。
出朝赋归来好 其五。宋代。徐经孙。 归来好,菊后梅前宜问道。退朝羽翼此心生,从此五更无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