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然思何苦,昨夜秋风高。
良友念将别,幅巾邀此遨。
清梵隔寒流,乱蝉鸣古树。
谁知林下游,复得杯中趣。
池上暑风收,竹间秋气早。
回塘莫苦留,已变王孙草。
未坠高梧叶,初生玉井凉。
愁心异潘岳,独自向河阳。
不减阮家会,所嗟当北归。
厌厌敢辞醉,明发此欢非。
新秋普明院竹林小饮得高树早凉归。唐代。梅尧臣。 翻然思何苦,昨夜秋风高。良友念将别,幅巾邀此遨。清梵隔寒流,乱蝉鸣古树。谁知林下游,复得杯中趣。池上暑风收,竹间秋气早。回塘莫苦留,已变王孙草。未坠高梧叶,初生玉井凉。愁心异潘岳,独自向河阳。不减阮家会,所嗟当北归。厌厌敢辞醉,明发此欢非。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和如庵 其二。宋代。张孝祥。 不谈世法不谈禅,彻晓齁齁一觉眠。个里神通元不小,回风急雨震山川。
忽忽驱车高速道,微雨轻风,天际云缥缈。把酒又逢秋色老,徘徊能不怜芳草。
莫谓人生欢乐少,且伴灯前,漫舞清歌好。说到圣朝先一笑,如烟往事全忘了。
蝶恋花 芳草邀游璧山青杠,夜半酒酣,狂歌醉舞,真所谓不知老之将至也,即兴赋此。近现代。陈仁德。 忽忽驱车高速道,微雨轻风,天际云缥缈。把酒又逢秋色老,徘徊能不怜芳草。莫谓人生欢乐少,且伴灯前,漫舞清歌好。说到圣朝先一笑,如烟往事全忘了。
秋心三首。清代。龚自珍。 其一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其二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其三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东皋九龙井。明代。陈子壮。 九龙胡去来,一雨洗灵穴。其上莲花界,玲珑印潮月。咒钵理则然,卓锡神应设。圣液泌清凉,元珠时出没。趺石證水经,癯饮畅禅悦。果行惟蒙泉,受福须井渫。各以聪明因,兹为上善说。
毗卢踏雪歌为小寄禅本师笠公作。清代。邓辅纶。 笠公笠公,胡不飞锡后湖同结夏,莲土千花净相亚。又胡不浮海一苇朝普陀,皈仰白衣辞婆娑。胡为洞庭霜高朔风烈,打包来踏毗卢雪。毗卢庄严极大壮,香界氤氲豁尘障。借问经始檀越谁,忠襄布金重新之。公虽蜕去神护持,不然此寺亦几废。寺得寄师寺无替,福田龙象赖汝辈。吁嗟乎!忠襄亦是英雄人,髑髅台高镆铘新。忽然放刀立成佛,施经饭僧日不足。王侯富贵草头露,鸟尽弓藏悲末路。二曾功成身亦全,一学黄花一逃禅。君不见袈娑覆处开殿宇,祇洹比邱千百聚。长廊斋僧鸣粥鼓,寄师乃不忘衣传。迎取本师千里来江南,愿留面壁至十年。说偈如诗舌生莲,贯休齐己何足言。呜呼天龙围绕夜叉走,请公试作狮子吼。
次韵张太博见贻。宋代。魏了翁。 别后几如隔世人,閒中认得当年我。清风应傍笑谭来,明月不随门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