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酌一杯金凿落,共听终席玉潺湲。
何时筑室屏山侧,静与秋蟾作伴眠。
忆天台之游。唐代。陈宓。 小酌一杯金凿落,共听终席玉潺湲。何时筑室屏山侧,静与秋蟾作伴眠。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四马挟弹图。元代。杨维桢。 八骏瑶池一半归,锦袍欲脱玉腰围。君王手挟流星弹,莫打慈乌绕树飞。
柳外碧连天,漾翠纹渐平,低蘸云影。应是雪初消,巴山路、蛾眉乍窥清镜。绿痕无际,几番漂荡江南恨。弄波素袜知甚处,空把落红流尽。
何时橘里莼乡,泛一舸翩翩,东风归兴。孤梦绕沧浪,苹花岸、漠漠雨昏烟暝。连筒接缕,故溪深掩柴门静。只愁双燕衔芳去,拂破蓝光千顷。
南浦(前题)。宋代。王沂孙。 柳外碧连天,漾翠纹渐平,低蘸云影。应是雪初消,巴山路、蛾眉乍窥清镜。绿痕无际,几番漂荡江南恨。弄波素袜知甚处,空把落红流尽。何时橘里莼乡,泛一舸翩翩,东风归兴。孤梦绕沧浪,苹花岸、漠漠雨昏烟暝。连筒接缕,故溪深掩柴门静。只愁双燕衔芳去,拂破蓝光千顷。
绿意 其二 芭蕉。清代。龚翔麟。 青青乍展。似酒旗著雨,风里先飐。倚石婆娑,一片苔痕,长得露禽为伴。抽条布叶才含丈,把小小、红窗遮断。记旧时、月影墙阴,疑共翠鬟相见。池上浓阴正午,那人乍浴罢,祛暑频扇。素手金刀,弱缕裁成,不减絺衣纤软。只愁林外秋声起,渐做出、许多清怨。须傍将、孔翠屏隈,描入边鸾东绢。
秋萤和韵。清代。周体观。 振羽知无力,疏狂乱客扉。低空不碍暝,违候亦能飞。露湿流光净,宵行抱影微。可怜秋色里,相映亦晖晖。
和剡县陈明府登县楼。唐代。方干。 郭里人家如掌上,檐前树木映窗棂。烟霞若接天台地,分野应侵婺女星。驿路古今通北阙,仙溪日夜入东溟。彩衣才子多吟啸,公退时时见画屏。
怨春郎(宿池口)。唐代。王质。 芦花已老。蓼花已老。江腹冲风,山头残照。暮烟不辨栖鸥。识归舟。归舟照顾新洲阁。惊波恶。别拣深湾泊。南津北泺,水村总没人家。莽平沙。
四川使宅有韦令公时孔雀…妓兴嗟久之因赋此诗用广其意。唐代。武元衡。 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动摇金翠尾,飞舞碧梧阴。上客彻瑶瑟,美人伤蕙心。会因南国使,得放海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