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妆楼望雁回,雁回郎不寄书来。
谁知别后身宽窄,欲送寒衣未敢裁。
征妇词。唐代。王镃。 日日妆楼望雁回,雁回郎不寄书来。谁知别后身宽窄,欲送寒衣未敢裁。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
王镃。 王镃(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介翁,号月洞,处州平昌县(今浙江省遂昌县湖山镇)人。宋末授金溪(今江西抚州市)县尉。宋亡,遁迹为道士,隐居湖山,与同时宋遗民尹绿坡等人结社唱酬,命其所居“日月洞”,人称“月洞先生”。遗著由其族孙养端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刊为《月洞吟》一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汤显祖在赴任遂昌知县期间,为诗集作序称:“宋月洞先生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汤显祖敬佩月洞的为人及诗品,还为之题词“林下一人”。入清后其族孙宗虞又补刻后册。
留别诸同人 其三。清代。李锴。 海内论才杰,多君品骨奇。每将国士泪,尚与古人期。物有不可夺,我思时见之。关门分手去,白日照须眉。
同赵元默联舟如江门。明代。湛若水。 今夕乃何夕,复与子同携。舟楫更相将,灯烛仍交辉。念彼旧游地,一落多路岐。欲恸杨朱泣,泪下不可挥。举首望黄云,太山久已颓。哲人不可作,与子其从谁。
江水二首 其一。宋代。沈辽。 江水入溪来,无复故溪处。山前浮大艑,前日行人路。遥堤半灭木,茅舍驯鸥鹭。始知南山远,欲往不易渡。世事宁有定,吾生若朝露。大海为陆陵,昔人非大悟。
道中杂兴五首 其二。宋代。刘一止。 姚黄花中君,芍药乃近侍。我尝品江梅,真是花御史。不见雪霜中,炯炯但孤峙。
村居。明代。薛瑄。 乔木荒村古,归来遂所居。人情安瓦落,机事识舟虚。岁晚霜横野,宵长月照书。心田恐芜没,不敢废耘锄。
送友人归茅山。宋代。刘宰。 峨峨三茅峰,秀出云雨上。疑有避世士,卜築便幽旷。菊英当朝餐,兰佩拂千障。我行未之见,徘徊几惆怅。子居山之西,昔闻今见之。厌和下里曲,浩歌商山芝。山林久寂寥,迟子相发挥。间关整车轴,万里端自兹。特苗天所扤,念此令人悲。毋为舍灵龟,旁观时朵颐。
病起见梅花有感四首 其四。宋代。袁燮。 病馀百念不关心,偶见幽芳只自惊。世故纷纷易湮没,会须借此涤尘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