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庭洞在桐柏山,山高一万八千丈。中有神仙不死区,郁郁黄云覆其上。
透岩流壑绕四旁,面势参差皆意向。鸡登天姥有时闻,鹤在沃洲何待放。
彩衣大胜宫锦袍,白发奉亲仍敬养。异才争出辅清朝,爽气自惊游碧障。
古来无位有重名,吾家谪仙陆鲁望。平生愿到犹不谐,矧复区区走俗状。
桃源康乐旧乡存,路接风烟甘远往。渡江正谓九华丹,石笋飞泉归指掌。
鸾翔鹄浴传异时,列岫方池闲想像。剡溪随处可卜居,乘兴扁舟正相访。
居剡寄郑天和。唐代。李易。 金庭洞在桐柏山,山高一万八千丈。中有神仙不死区,郁郁黄云覆其上。透岩流壑绕四旁,面势参差皆意向。鸡登天姥有时闻,鹤在沃洲何待放。彩衣大胜宫锦袍,白发奉亲仍敬养。异才争出辅清朝,爽气自惊游碧障。古来无位有重名,吾家谪仙陆鲁望。平生愿到犹不谐,矧复区区走俗状。桃源康乐旧乡存,路接风烟甘远往。渡江正谓九华丹,石笋飞泉归指掌。鸾翔鹄浴传异时,列岫方池闲想像。剡溪随处可卜居,乘兴扁舟正相访。
李易(?~一一四二),字顺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三年,为江阴军签判。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擢太常博士,迁中书舍人,出知扬州。官至敷文阁待制。十二年,卒于秀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两宋名贤小集》卷一八四存有《李敷文诗集》一卷。事见《宋历科状元录》卷五,今录诗十三首。 ...
李易。 李易(?~一一四二),字顺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三年,为江阴军签判。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擢太常博士,迁中书舍人,出知扬州。官至敷文阁待制。十二年,卒于秀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两宋名贤小集》卷一八四存有《李敷文诗集》一卷。事见《宋历科状元录》卷五,今录诗十三首。
游仙一十九首 其十七。宋代。郭祥正。 神凝光自生,洞房玄照映。青丝散垂腰,目采流玉镜。共谈上清事,精微寄馀咏。乐酣会既分,双驾还霄岭。
采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宋代。吴文英。 水亭花上三更月,扇与人闲。弄影阑干。玉燕重抽拢坠簪。心期偷卜新莲子,秋入眉山。翠破红残。半簟湘波生晓寒。
次韵汤宽仲惠四季木犀清烈妙甚。宋代。姜特立。 一岁常随斗柄回,四时各占一时开。仙娥别有栽培术,长与山翁荐寿杯。
赠云居僧明公五首 其三。宋代。胡安国。 祝融峰似在城天,万古江山在目前。须信死心元不死,夜来明月又重圆。
巫山高。南北朝。虞羲。 南国多奇山,荆巫独灵异。云雨丽以佳,阳台千里思。勿言可再得,特美君王意。高唐一断绝,光阴不可迟。
避暑。宋代。韩淲。 亭午暑未凉,竹阴访泉石。泉源彻底清,石色半痕碧。幽处鸟声流,闲中人意适。风微一幅巾,林深转虚寂。
破戒后明仲劝作诗韵。明代。李东阳。 自别词林老冰玉,尘满胸中数千斛。忽传健檄督我诗,我诗未成君累幅。苦君相操如湿束,强将冠屦加老禅,顿使茹荤兼食肉。平生此事性所好,纵使戒心宁戒目。刘伶断酒忍解酲,虞七废书犹画腹。群公左袒才两人,后有修撰前侍读。向来论议各反复,老将深机信神速。始知诗酒非俗事,诗亦可作酒可盝。此语虽佳恨不除,悔却从前三月俗。即当载酒携我诗,来听高谈如炙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