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5—1364)元昆山人,字羲仲,号东郭生,又号野翁。少从卫培学,工诗,尤精于《易》。以豪杰自负。尝献策张士诚,不用,归耕娄上。老得训导官,与时忤,偃蹇以终。有《雪履斋笔记》、《林外野言》。 ...
郭翼。 (1305—1364)元昆山人,字羲仲,号东郭生,又号野翁。少从卫培学,工诗,尤精于《易》。以豪杰自负。尝献策张士诚,不用,归耕娄上。老得训导官,与时忤,偃蹇以终。有《雪履斋笔记》、《林外野言》。
重过石城埭。明代。汤显祖。 石城二十四花楼,江南置酒飞花愁。在处胭脂久零落,不知冠盖能风流。拾翠江边犹记否,含笑含颦送君酒。满目秋光无尽时,自折莲塘花下藕。
寄题郫县蘧仙观四楠。宋代。范成大。 沉犀浦上旧仙踪,老木长春翠扫空。敢请丹光来万里,为扶云峤驾飞鸿。
河满子 自题弹琴小像。清代。吴绡。 最爱朱丝声淡,花前漫抚瑶琴。世上几人能好古,高山流水空寻。目送飞鸿天外,白云远树愔愔。弹到孤鸾别鹤,凄凄还自沾襟。指下宫商多激烈,平生一片冰心。若话无弦妙处,何须更问知音。
再用韵简赵簿。宋代。方岳。 相逢倾盖几何时,世俗於君亦诡随。但觉文名惊朽钝,径令诗腹化神奇。别来已赋三秋句,久欲尊为一字师。洗耳正须过习簿,强於太乙夜烧藜。
次韵张廷实东所寄兴见寄 其六。明代。陈献章。 不求老马在长途,谁道长安一马无。伯乐未来忧蓟北,凭君传语到平湖。
送二十兄还镇江。宋代。李处权。 此行检校幽栖事,佳处知公故未忘。新笋定应过母大,旧松想亦及人长。老来对客须灵照,贫后持家藉孟光。世乱身危何处是,二年孤负北窗凉。
好事近。唐代。吕胜己。 宿面浅匀妆,梅粉旋生春色。绣草冠儿宫样,系丁香新缬。凤檀槽上四条弦,轻□□□攧。恰似浔阳江畔,话长安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