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公先生,汝生以郑为宅,以水为度。眠龙痴蛟鞭其尾而不飞,唯有蛰龙闻雷而起。
仰天潝潝如有诉,所乐者瘦壤清泉,所吟者溪风月露。
有窍无心何所郁以鸣,不过感时触机如风行于空而万窍自怒。
隐流缁客,目为山中之韶頀。识者又以为偏枯冷,淡似于陵仲子之清,轩辕弥明之句。
石公抚几而笑曰:曹君汝岂敦煌之索,平原之辂。
长安冠带隘巷陌而相求,胡为乎逐西风而远去。
君既脂车,余亦戒路。望江上之青峰,指湘皋之红树。
汉沔相踞,一衣带水,俟君于油口之渡。左公城外绿刺天,便是巨擘高吟处。
戏作三星行送曹子野归楚时予亦将归里。唐代。袁宏道。 石公先生,汝生以郑为宅,以水为度。眠龙痴蛟鞭其尾而不飞,唯有蛰龙闻雷而起。仰天潝潝如有诉,所乐者瘦壤清泉,所吟者溪风月露。有窍无心何所郁以鸣,不过感时触机如风行于空而万窍自怒。隐流缁客,目为山中之韶頀。识者又以为偏枯冷,淡似于陵仲子之清,轩辕弥明之句。石公抚几而笑曰:曹君汝岂敦煌之索,平原之辂。长安冠带隘巷陌而相求,胡为乎逐西风而远去。君既脂车,余亦戒路。望江上之青峰,指湘皋之红树。汉沔相踞,一衣带水,俟君于油口之渡。左公城外绿刺天,便是巨擘高吟处。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关山月。明代。宗臣。 良人一别妾,长剑远从戎。涕泪青楼里,音书紫塞东。关河秋色动,机栘月华空。亦有寒衣在,年年望北鸿。
青天无云日华满,小妓楼中吹玉管。卷帘不信夜霜寒,熏兰酌桂肌肤暖。
黄州之客最少年,醉来口角倾词源。惊龙掣电绕沧海,沙场阵马成功旋。
向舜毕秘校席上赠黄州法曹杜孟坚即君懿职方之孙也。宋代。郭祥正。 青天无云日华满,小妓楼中吹玉管。卷帘不信夜霜寒,熏兰酌桂肌肤暖。黄州之客最少年,醉来口角倾词源。惊龙掣电绕沧海,沙场阵马成功旋。殿赐新袍织春草,水溢双瞳犀插脑。壮图伫结明主知,带束黄金应未老。宣城忆拜乃翁时,幕中珠履皆雄奇。至今名姓记僧壁,当年已识麒麟儿。嗟予老人日零落,两鬓衰蓬眼生瘼。寸心犹欲慕夷齐,险路无缘攀卫霍。邂逅桐乡逢故人,槐槽泻酿追阳春。形容若画凌烟阁,第一江南寻隐沦。
送梵才。宋代。蒋堂。 老被诗名系此身,思深山去避人群。宝台千尺隔江见,清磬一声归路闻。岩上开扉灯照月,庵前扫地雪和云。终焉此是清凉处,净住无惭相国文。
度关山。南北朝。柳恽。 长安倡家女,出入燕南垂。惟持德自美,本以容见知。旧闻关山远,何事总金羁。妾心日已乱,秋风鸣细枝。
次韵张洞云。元代。周权。 张子湖海襟,乃复喜岩穴。朝餐进芝髓,夜诵然松节。深云暗幽洞,仲夏欲飞雪。下舂炫馀景,林水互明灭。款客垂磬室,颇感十年别。携琴意已消,酌茗石萝月。
冬日过崔侍郎墓。明代。赵完璧。 残麟萧索半梅开,潮咽悲风万古哀。金盌玉鱼犹地下,行人谁谒侍郎来。
经严子陵钓台作四首 其四。宋代。庞籍。 长天杳杳道冥冥,一士孤风达至精。云若有心应有著,鱼缘轻饵是轻生。何人楚泽三年放,此地家滩七里清。应宿将臣皆列士,未将烟水博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