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山之高云山高,朱鸟回翮蟠云翱。群仙握符顾九寓,翩然来下挥旌旄。
我闻石笈金扃在峰顶,绿苔不掩珠光炯。迩来六百四十六春秋,紫金液老三花鼎。
鼎里刀圭人不识,悬待其人烹太极。静如止水㬉如云,即此金壶贮春色。
我欲从之君许否,愿酌红泉为君寿。松云萝月数峰前,玉露凝香挹天酒。
大云山歌。唐代。王夫之。 湘山之高云山高,朱鸟回翮蟠云翱。群仙握符顾九寓,翩然来下挥旌旄。我闻石笈金扃在峰顶,绿苔不掩珠光炯。迩来六百四十六春秋,紫金液老三花鼎。鼎里刀圭人不识,悬待其人烹太极。静如止水㬉如云,即此金壶贮春色。我欲从之君许否,愿酌红泉为君寿。松云萝月数峰前,玉露凝香挹天酒。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双调】庆东原 闲评论,猛。元代。周文质。 闲评论,猛三思,想海神庙错断了乔公事,则合赚他每烧钱裂纸,则合任他每焚香扣齿,不合信他每插状供祠。人都说桂英痴,则我道王魁是。
二十日雪中入城。宋代。韩淲。 不须深巷卧,懒学剡溪回。破轿身闲出,衡门手亟开。山林遽如许,人物岂他哉。桥过城东宅,朋从三两来。
侍太孺人由安国过贤沙至凤池。宋代。喻良能。 板舆多乐事,沙路及晴时。约略瞻龙卧,逶迤到凤池。匏樽细斟酌,华发足遨嬉。此意安仁解,曛酣更赋诗。
奉和李给事省中书情寄刘苗崔三曹长因呈许陈二阁老。唐代。权德舆。 常寮几处伏明光,新诏联翩夕拜郎。五夜漏清天欲曙,万年枝暖日初长。分曹列侍登文石,促膝闲谣接羽觞。共说汉朝荣上赏,岂令三友滞冯唐。
长川波潋滟。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驱驱携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
望处旷野沈沈,暮云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安公子(中吕调)。宋代。柳永。 长川波潋滟。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驱驱携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望处旷野沈沈,暮云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挽致政吕通议。宋代。程珌。 营筑未休锸,晓夕留松区。忽聆载輀车,归自杭与湖。冷雨涩不晴,山径淖如涂。间关五百滩,转轴上云衢。纯孝格玄穹,安席若平铺。忆昔祖慈亲,六月暑方徂。奠酒虽百壶,练溪焦釜枯。今日溯长风,辛岨谅一如。维公有贤称,霭然溢枌闾。千金手不售,其钟后人乎。天畀此石窌,指顾即吾庐。且复愆以平,万家守者居。甚欲一引绂,山寒阻前趋。黄罗金紫峰,送目但踌躇。
饮蔚千荷溪 其二。清代。戴亨。 虽有湖塘供老眼,也因心远解徜徉。青槐晴下重阶荫,白鹭炎飞几片霜。隔岸轮蹄纷冒暑,爽人庭榭且衔觞。天时世事从无定,水色山光总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