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有我土,岐山之下。
孰是营之,维我考祖。
今我于迈,自岐徂荆。
岂不怀归,念我弟兄。
民勿我思,我斯安只。
国已有后,先君季子。
予思泰伯之德而作。
姑苏杂咏 之荆操。唐代。高启。 粤有我土,岐山之下。孰是营之,维我考祖。今我于迈,自岐徂荆。岂不怀归,念我弟兄。民勿我思,我斯安只。国已有后,先君季子。予思泰伯之德而作。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异代名蓝杂市廛,宝云遗额到今传。读书堆上草成带,洗砚池边苔作钱。
千载空留华表语,一碑犹识至元镌。从容野衲凭相问,触忤愁心为破禅。
游亭林宝云寺访顾侍郎读书堆洗研池遗迹并读赵承旨宝云寺碑。清代。张兴镛。 异代名蓝杂市廛,宝云遗额到今传。读书堆上草成带,洗砚池边苔作钱。千载空留华表语,一碑犹识至元镌。从容野衲凭相问,触忤愁心为破禅。
和中甫新开湖。宋代。沈遘。 渺渺清波百里浮,昔游曾是一扁舟。十年人事都如梦,犹识湖边旧客邮。
赠海明上人(一作赠朗公)。唐代。耿湋。 来自西天竺,持经奉紫微。年深梵语变,行苦俗流归。月上安禅久,苔生出院稀。梁间有驯鸽,不去复何依。
戍邕州。宋代。郑獬。 兵符下西州,将军催部伍。鸣锣张大旗,早发邕州戍。家家送出城,走哭遮行路。邕州万里馀,北人那可去。毒草见人摇,雄虺大如树。二月瘴烟发,薰蒸剧甑釜。病者如倒林,十才起四五。偶有脱死归,扶杖皆病偻。逃生既不暇,安能捕寇虏。跳踊一蛮来,取之易攫鼠。顾彼有土人,挥金可召募。狃练得精卒,亦足为爪距。妻儿蓄里闾,於心必爱护。较之勇怯间,相去犹豚虎。一朝有缓急,伸缩用臂股。何必遣戍兵,觳觫就死所。愿留中州人,无填岭南土。
钱塘买舟西归。宋代。廖行之。 畴昔春江上,诗成感旧游。重来正炎日,还复理扁舟。兴逐轻帆远,愁随急雨收。三年四来往,依旧水东流。
次复柬先生纪行之什二十首 其四 土桥。元代。胡奎。 四月风生白苧衣,河豚吹浪荻芽肥。白鸥自信閒于我,来往都忘海上机。
寄杨和吉。元代。郭钰。 不见故人愁我心,江山信美倦登临。附书白鹤几时到,结屋翠微何处寻。风撼竹楼凭雨势,云归溪树作秋阴。琅玕细簟凉如水,应扫桂花弹素琴。
次韵赠铁崖二首 其二。元代。陆居仁。 校书星动天禄阁,作赋神遇楚阳台。波涛入笔沧海□,霹雳啸火昆仑开。求文巨室持金献,问字诸生载酒来。矍铄是翁谁画得,心如铁石貌如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