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满江红 别兰州。近现代。钟敬文。 廿载重来,辉青眼皋兰如旧。剧惊见纵横驰道,嵯峨巨构。百族菁华钟艺圃,五湖宾客皆文友。怅匆匆未吊邓家园,怀诗酒。两周住,驹光骤。期限促,终挥手。正金城秋老,依依垂柳。空际黄烟余影在,山头白塔凝眸久。算此来胸次揽雄奇,劳回首。
吊曹觐。宋代。曾公亮。 款军樵门日再晡,空弮犹自把戈鈇。身垂虎口方安坐,命若鸿毛竟败呼。柱下杲卿曾断骨,袴中杵臼得遗孤。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怕山西士大夫。
浙江夜宿。唐代。马戴。 落帆人更起,露草满汀洲。远狖啼荒峤,孤萤溺漫流。积阴开片月,爽气集高秋。去去胡为恋,搴芳时一游。
百篇无一可讥评,落纸银钩慕伯英。足蹇向来甘后乘,敌勍真合避先声。
探骊君每珠先获,类鹜吾惭鹄不成。十五大都须赵璧,无劳鼠璞换秦城。
张子华屡为唱篇有诗要予为首唱次韵谢之二首 其一。宋代。张守。 百篇无一可讥评,落纸银钩慕伯英。足蹇向来甘后乘,敌勍真合避先声。探骊君每珠先获,类鹜吾惭鹄不成。十五大都须赵璧,无劳鼠璞换秦城。
题家藏汉延熹华岳庙碑轴子。清代。阮元。 太华三峰削不成,夜来碧色无深浅。仙人染作延熹碑,飘带人间止三卷。长垣一册归商丘,但损偏旁最完善。华阴东郭又一函,椒花馆中见者鲜。我今快得四明本,玉轴绨囊示尊显。丰全范钱三百年,入我楼中伴《文选》。惊心动魄竹垞语,七尺岩岩辟空展。浑金璞玉天所成,幡然不受人裁剪。唐宋题字皆分明,卫公两款夹额篆。全身平列廿二行,波磔豪釐尽能辨。一字一朵青莲花,玉女翻盆墨云软。已巳摹镌向北湖,市石察书书佐遣。湖边更刻泰山碑,岳色双双照人眼。
平蕃曲三首。唐代。刘长卿。 吹角报蕃营,回军欲洗兵。已教青海外,自筑汉家城。渺渺戍烟孤,茫茫塞草枯。陇头那用闭,万里不防胡。绝漠大军还,平沙独戍闲。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山。
读天演论作。近现代。陈锦汉。 西士谈天演,持论亦多偏。优胜而劣败,其然或未然。项籍战百胜,身殒乌江边。高祖师屡北,终竟天位传。胜者何必武,败者庸非贤。安在万夫雄,尽操必胜权。下士竞文战,过合亦天缘。多才盛文藻,仕路多迍邅。庸人一朝倖,稳步升鼎铉。时乖巧逊拙,运至丑增妍。造化无成心,物候有变迁。第凭寸管窥,乌知浩荡天。
醉落魄 外子久客不归,赋此速驾。清代。许诵珠。 倚窗月透。一枝梅影如侬瘦。脂愁粉怨人僝僽。剩有年时,别泪黦红袖。焚香轻合纤纤手。金钱暗卜平安否。几时早整归鞍骤。计算腰围,宽减定非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