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枪大剑毛锥子,将相□□议论新。会饮不愁为手势,座中原有姓阎人。
读《五代史》杂咏三十九首 其二十五。唐代。张晋。 长枪大剑毛锥子,将相□□议论新。会饮不愁为手势,座中原有姓阎人。
山西阳城人,字隽三。诸生。工诗,长于七古。足迹半天下,后落拓以死。有《艳雪堂诗集》。 ...
张晋。 山西阳城人,字隽三。诸生。工诗,长于七古。足迹半天下,后落拓以死。有《艳雪堂诗集》。
赴南都登太岳二首 其二。明代。杨巍。 梁甫名仍在,登封事不磨。逢人询古迹,览胜欲狂歌。匹练吴门近,丰碑汉代多。还能舒老眼,万里见沧波。
吴江。宋代。王安石。 莽莽昔登临,秋风一散襟。地留孤屿小,天入五湖深。柑橘无千里,鱼虾有万金。痦虽轻范蠡,终欲此幽寻。
同王础兄自端州还晚成堂何孟门已先至夜坐有诗次韵二首 其二。清代。陈恭尹。 点点清霜变黑头,年年髀肉笑荆州。谁能清夜还忧世,共卧元龙百尺楼。
临江仙(壬午七夕)。宋代。刘辰翁。 天际何分南与北,五更纵又成横。夜来拾得断河星。化为一片石,持去问君平。老大看天一笑,儿童问我须应。向来牛女本无名。要知天上事,亦似谤先生。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唐代。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酒巡明刻烛,篱菊暗寻芳。——李益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题沈君湖山春晓图诗卷。元代。杨载。 迤逦沙堤接画桥,东风杨柳暗长条。莺随玉笛声偏巧,马受金羁气益骄。舞榭歌台临道路,佛宫仙馆入云霄。西湖春色年年好,底事诗翁叹寂寥。
古今人多作留春诗而莫有留夏者感而赋之。明代。郭之奇。 辞春多绪言,辞夏何默默。良由畏日威,难拟烟风德。岂不爱长时,歌薰旧弦熄。万象倚炎光,此身当蔽抑。瘴野复何如,荒祠困已亟。始闻天外吹,及彼西峰侧。微凉动落晖,遂有轻阴色。曾是凄远怀,能无泪洒臆。就之不可违,聊宽酷暑逼。我欲告司方,赵盾人谁忆。
龙山会 九日集饮味云寓斋。清代。陈宝琛。 五度过重九。海曲风光,断送成衰朽。登高无培塿。小楼外、危绿萧疏槐柳。不日奈层阴,及未雨、来中君酒。却牵情,名园咫尺,梦痕非旧。那堪阵阵哀鸿,流转关山,雪早衣谁授。艰难开笑口。风鹤里、差算黄花无负。世事迫偷生,念有弟、先庐犹守。对萸囊、支筇北望,为兄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