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1261)宋兴化军莆田人,初名澄孙,字蒙仲,以字行。方大东子。理宗淳祐七年进士。历邵武军教授,泉州通判。知邵武军,表倡儒术,请立樵川书院,以广教学,治以最闻。官至秘书丞。始以文字见知于贾似道。及似道相,独求外补。有《女教》、《通鉴表微》、《洞斋集》。 ...
方蒙仲。 (1214—1261)宋兴化军莆田人,初名澄孙,字蒙仲,以字行。方大东子。理宗淳祐七年进士。历邵武军教授,泉州通判。知邵武军,表倡儒术,请立樵川书院,以广教学,治以最闻。官至秘书丞。始以文字见知于贾似道。及似道相,独求外补。有《女教》、《通鉴表微》、《洞斋集》。
咏斋三绝 其二。唐代。朱长文。 尘冠寂寞更休弹,车辙荒芜昼掩关。一片清晖长在眼,多情惟有四飞山。
寿铁石翁。宋代。宋自逊。 梅传春信伴持觥,寿数新年满六庚。长与白云分屋住,閒骑黄犊趁山行。不因问药深深隐,除却能诗事事生。看到阿咸俱白发,百年门户共支撑。
武陟道中。清代。刘应陛。 驱车古原上,旅食就荒村。山势尊王屋,河流拓孟门。离心惊草碧,倦眼畏尘昏。寂寞韩陵石,何由共一言。
高士颂九十一首 其六十五 严光。明代。黄省曾。 吁嗟子陵,少与龙潜。飞腾天位,书玉连连。北军亲就,内榻同眠。富春之滨,客星皎悬。
闰二月朔日。元代。吴师道。 病过春光两月程,几番风雨几番晴。不知开到何花树,今日才闻燕子声。
感怀。宋代。朱熹。 经济夙所尚,隐沦非素期。几年霜露感,白发忽已垂。凿井北山阯,耕田南涧湄。乾坤极浩荡,岁晚将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