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户秋虫蛰过冬,发春来听佛庐钟。阴晴天幻村前景,开谢花留雪后容。
欲共禽鱼参寂灭,漫凭药石养疏慵。壑蛇冉冉谁能记,偃盖只看手植松。
元日过华严精舍。唐代。陈宝琛。 坏户秋虫蛰过冬,发春来听佛庐钟。阴晴天幻村前景,开谢花留雪后容。欲共禽鱼参寂灭,漫凭药石养疏慵。壑蛇冉冉谁能记,偃盖只看手植松。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题少保杨澹庵江乡归趣图。明代。杨士奇。 巴陵西畔楚江分,曾泛湖波望岳云。借得君山小龙笛,月明吹向洞庭君。
清明日访胡师颜。宋代。王庭圭。 门巷倚城郭,林亭占水云。竹摇碧玉玦,池皱绿罗纹。莺舌初调曲,兰芽忽吐芬。牡丹虽晚发,风味独超群。
阁皁。宋代。陶弼。 万仞天然皁阁形,阴阳不似众山青。一区海上神仙宅,数曲人间水墨屏。华表鹤归春谷响,玉京龙起夜潭腥。可怜张葛无人继,三级高坛拂杳冥。
姚家寨道中逢李谏议。宋代。刘敞。 萧萧归骑历崔嵬,一见尘中耳目开。授玉同为万里使,望云先识二星回。北荒鹏跃南溟去,西极马循东道来。世上应无此别远,留连彊尽手中杯。
署中对月忆家慈。明代。潘光统。 山月扬清光,照我芙蓉裳。娟娟如故国,游子滞他乡。他乡见月心独苦,正是家人望游子。衡岳峰头断雁群,扶胥浦口沉双鲤。庭前老母白发稀,日日倚门望子归。燕京九月严霜候,应念羁人未授衣。
偶成 其二。明代。陈洪绶。 懒听门前长者车,有田堪种水堪渔。是非不入松风耳,花落花开只读书。
送查韬荒。明代。何巩道。 越客思归欲暮天,离情飞起入蛮弦。路长风雪空相忆,世难文章未可传。红蓼落花初宿雁,绿杨凋叶忽辞蝉。平生最喜临江水,一到分流便黯然。
过山阳水陆院智洪上人房。宋代。梅尧臣。 十载七来此,每嗟多异今。池灰休辨劫,川月解明心。遗墨悲苏倩,高情想遁林。能闲常似旧,翘立水边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