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随支遁偶行行,正见榴花独满庭。
瘦竹成林人不看,却应著得强青青。
同玄昶上人观山榴。唐代。李咸用。 病随支遁偶行行,正见榴花独满庭。瘦竹成林人不看,却应著得强青青。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
李咸用。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古诗 其一。清代。汪畹玉。 春来桃李发,花开盈路旁。路旁多行人,及此风日长。斜河带山径,疏柳明夕阳。岁华岂不惜,天涯渺茫茫。恨无双羽翼,远逐晨风翔。
月夜有怀曾主簿伯曼。元代。邓雅。 华月照虚馆,悲蛩鸣草根。閒情还脉脉,离思更纷纷。感慨不成寐,羁孤谁与论。惟应弃官客,佳思寄琴樽。
送张绣枫。清代。刘大櫆。 君家住近姑苏台,门前绿水群鸥来。坐对晴窗诵六甲,桃花灼灼当窗开。几年入洛曳珠履,笔端所向皆披靡。为惜风光不待人,梦魂飞渡吴江水。与君一见论心事,倾筐倒筐无所忌。燕市酒徒今几人,酒酣更洒杨朱泪。遥指秋波江上船,孤帆飒飒凌苍烟。吴中春草碧于染,聊寄相思到日边。
寿张少泉师七十 其五。清代。周在镐。 东山再起不多年,医国无方去浩然。老我林泉侪木石,任他沧海变桑田。风潮汹汹何时息,鼙鼓声声遍地传。独有期颐长寿佛,放开冷眼看青天。
登城上楼。明代。梁有誉。 木落城头风怒号,百年形胜自周遭。碧窗日晓沧溟阔,画栱云开象纬高。目断层霄无雁字,梦淹南国有渔舠。登临一笑成今昔,弹剑酣歌愧尔曹。
题庄氏书楼。元代。德祥。 三尺枯桐挂此楼,楼中人似晋风流。酒杯春到休教歇,书册年来尽要收。柳色半边溪水上,莺声一片晚风头。满怀清思无消处,月过楼西坐未休。
送杨昱归省 其四。明代。杨士奇。 前年南上省慈亲,旋侍严亲近此辰。富贵光荣皆外物,人生真乐是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