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已切耆英慕,壮岁初陪后乘游。卫幕櫜弓皆广建,梁筵进牍并枚邹。
云台生面丹青古,马鬣新封草木秋。是事公应付蜩甲,苍霞谁见揖浮丘。
王拱辰太尉挽辞二首 其二。唐代。晁补之。 童年已切耆英慕,壮岁初陪后乘游。卫幕櫜弓皆广建,梁筵进牍并枚邹。云台生面丹青古,马鬣新封草木秋。是事公应付蜩甲,苍霞谁见揖浮丘。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琼州张子的与余同年俱为县令江南子的自建德。明代。归有光。 岭表生异人,始兴最开先。余公亦崛起,屹屹天圣闻。圣代丘文庄,富学迈昔贤。忆余童丱时,尝听家君言。吾郡有桑生,恃才颇轻儇。公见即识之,进奖席每前。夫人出佩玉,珍馔罗绮筵。当时吐哺风,与古能比肩。公文根理要,不肯事纤妍。奈何浮薄子,辄尔论议喧。子的来公乡,年往志愈坚。共余曲江宴,面带鲸海颜。问公石屋在,世业存遗编。君今为县吏,宦辙如邮传。庙堂亦无意,何以不少怜。使君自天来,万里往复旋。君才岂不办,古道多屯邅。叹息时所尚,为废循吏篇。
端明汪公挽章二首。宋代。吕祖谦。 四海膺门峻,亲承二纪中。论交纵父祖,受教自儿童。山岳千寻上,江河万折东。微言藏肺腑,欲吐与谁同。
武康姓丁人号生魂神合邑骚动。宋代。董嗣杲。 世降多淫祀,时荒扇盗区。妖丁肆荒诞,结甲走昏愚。揭帜营祠庙,椎锣誷市衢。大夫清似水,勦绝莫踟蹰。
寄题王阮亭西城别墅十三咏 其九 三峰。清代。陈恭尹。 三山不可即,林中恍如对。世无痴神仙,要当属吾辈。羡门与子乔,安知不在内。
鹊桥仙(乡守赵丞相生日)。宋代。刘克庄。 去年无麦,今年多稼,尽是君侯心地。向来寺寺总拘桩,今有不拘桩底寺。省仓展日,米场镌价。万落千村蒙惠。更将补纳放宽些,便是个、西京循吏。
杂曲歌辞。古曲五首。唐代。施肩吾。 可怜江北女,惯唱江南曲。摇荡木兰舟,双凫不成浴。郎为匕上香,妾为笼上灰。归时虽暖热,去罢生尘埃。夜裁鸳鸯绮,朝织蒲桃绫。欲试一寸心,待缝三尺冰。怜时鱼得水,怨罢商与参。不如山支子,却解结同心。红颜感暮花,白日同流水。思君如孤灯,一夜一心死。
莺啼序 与珢轩共话感赋。近现代。王易。 东风已更旧岁,恨年华草草。警幽梦、远寺钟声,忧心清夜如捣。念数载、车尘马足,几番蹀躞幽燕道。最羞题,索米无门,长安空到。记得从前,银鱼竹马,颇翩翩自好。又谁料、岁月催人,添来多少烦恼。便劳劳、风尘游倦,已不似、往时怀抱。更何缘,丘壑怡情,故园终老。几回搔首,欲问苍天,甚浮生潦倒。偏值恁,干戈满地,大野龙战,鹤唳徒惊,烽烟频报。新巢未稳,茫茫前路,桃源尽有为家处,遇危时、便合抽身早。哀鸿断雁,江山是处愁人,苍茫乱云残照。有时拂袂,谢去人寰,向林泉啸傲。更管甚、纷纷魏晋,清兴来时,夜月弹琴,晚风垂钓。楼台幻彩,沧田异景,升沉别是人世事,尽埋头、莫问清和扰。但教把酒长吟,一室融融,此生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