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望瀛关,一苇初莫渡。儒宫连案几,会合岂非数。
蝉鸣几何时,庭菊下白露。念当慰佳节,觞酌美无度。
不然坐岁晚,流景急飞兔。区区人一马,官舍勤早暮。
经时枉见赠,弥月不能赋。竹斋行茗粥,寂莫当屡赴。
此君安可得,霜雪不改故。诗如战交地,高处要先据。
牛羹君放饭,轑鼎吾亦饫。顾惭咏伐檀,无补餐已素。
还家便却埽,况乃无户屦。
次韵太学舒博士尧文示同志。唐代。晁补之。 北门望瀛关,一苇初莫渡。儒宫连案几,会合岂非数。蝉鸣几何时,庭菊下白露。念当慰佳节,觞酌美无度。不然坐岁晚,流景急飞兔。区区人一马,官舍勤早暮。经时枉见赠,弥月不能赋。竹斋行茗粥,寂莫当屡赴。此君安可得,霜雪不改故。诗如战交地,高处要先据。牛羹君放饭,轑鼎吾亦饫。顾惭咏伐檀,无补餐已素。还家便却埽,况乃无户屦。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七月四日泛湖次暮春佛寺韵。明代。边贡。 湖上扁舟寺里登,水云如浪白层层。横桥积雨斜仍断,卧石临溪净可凭。却过竹林忘问主,欲寻莲社恨无僧。酒酣更向城南眺,落日满山烟翠凝。
灯下书怀二首 其二。宋代。方一夔。 青云谢足下,流水暗门阑。生计作诗苦,客愁行路难。老惭鞍马晚,穷笑砚蟾寒。岁暮馀松菊,留人仔细看。
芳草 其一。清代。沈曾植。 芳草萎已尽,王孙归若何。梦天宁有使,槁叶尚怜柯。水相观浮世,虫声咽挽歌。桥边摇落树,祇是白杨多。
次韵关令送鱼。宋代。苏轼。 举网惊呼得巨鱼,馋涎不易忍流酥。更烦赤脚长须老,来趁西风十幅蒲。
再用观子毅省郎韵。明代。林弼。 海天极目路茫茫,少憩珠林兴颇长。太守花边携酒至,老僧竹外煮茶香。小楼吹笛关山远,落日放船风雨凉。不有好怀相慰藉,客途空复叹流光。
菩萨蛮。明代。汪洋。 柔光岂合愁人遇,东风抛尽残红去。鹃响惯无由,枉抒今昔愁。自省浑不识,柳在肩头碧。金线已馀灰,酒悲无梦埋。
拟九颂 其一 龙鹤山。宋代。程公许。 龙吟兮九渊,鹤唳兮九天。飞仙兮下寥阔,鹤可驭兮龙可鞭。白云兮坌谷,飞泉兮鸣筑。掇瑶草兮帝庭,搴琼林兮木末。问老仙兮何为,珠庭宴兮悦怡。启琼笈兮探道帙,盼灵童兮往授之。粲仙李兮芳奕叶,主斯文兮千岁期。维嵩岳兮峻极,繄甫申兮孕质。彼圩顶兮尼丘,非毓圣兮何述。伟兹山兮万仞,独载英兮一家。下培塿兮何有,上帝阍兮可排。龙奋髯兮翔骞,鹤整翮兮褊褼。洒瓢滴兮泽苗槁,何蕙帐兮吾久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