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如游尘,倏忽蔽白日,
登高念摇落,岁暮一何疾,
东陵种瓜事,富贵宁可必,
人生无南北,行乐时易失,
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四。唐代。晁补之。 浮云如游尘,倏忽蔽白日,登高念摇落,岁暮一何疾,东陵种瓜事,富贵宁可必,人生无南北,行乐时易失,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梅花二首。宋代。尤袤。 竹外篱边一树斜,可怜芳意自萌芽。也知春到先舒蕊,又被寒欺不放花。索笑几回惊岁晚,相思一夜绕天涯。直须待得垂垂发,踏月相携过酒家。
荐冰。唐代。鲍溶。 西陆宜先启,春寒寝庙清。历官分气候,天子荐精诚。已辨瑶池色,如和玉珮鸣。礼馀神转肃,曙后月残明。雅合霜容洁,非同雪体轻。空怜一掬水,珍重此时情。
忆亡父。近现代。罗锦堂。 漫天风雨话平生,话到平生多苦辛。短褐不完难蔽体,三餐未饱易伤神。家从破后常为客,名到成时倍思亲。陟岵吟来伤永诀,倚门谁念远行人。
送谭贡士拱之入南雍。明代。顾清。 陋巷频烦枉刺笺,入门风格故翩然。云衢继美看诸父,璧水蜚英及壮年。师友尽观南国士,平安时报上江船。清秋桂子金陵月,还比长安一样圆。
柏台感兴 其一。清代。陈维裕。 晨坐柏台上,柏树阴且浓。群鸦方蔽集,晓日初曈曈。风吹柏树枝,玉露滴台中。台下有芳葩,朝来不禁风。一动尽披靡,况能保隆冬。于焉重有感,使我德愈充。若无岁寒操,对此亦何容。
赠郑侍郎二首 其二。宋代。吕本中。 几时不过西禅寺,直自初秋到晚秋。闻道主人怜我病,天寒酒未送新篘。
一络索 江村夜泊,怀丁保庵。清代。蒋春霖。 村外柳烟深锁。晚寒惊破。强沽残酒熨春愁,已节候、梨花过。望尽隔江星火。拥衾独坐。断钟隐隐欲霜天,问可有、诗魂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