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焦逆讦磨虎口,何似淳于饮一斗。
终军乘傅惊汉关,何似富春投组还。
天下同心乖出处,岂徒黄白马毛间。
鄙夫纷纷烦觖望,负日可堪希国赏。
竹林居士亦何营,江花无限老江城。
那知桥上驷马宠,能作山间蕙帐荣。
兴国寺中四月尾,海棠雪落生红子。
呼门日午醉不应,昨夜君恩赐闻喜。
君不见卒然佳会高欢难,幸值野王聊一弹。
人生歧路易南北,明发云散何由攀。
知君未试餐玉法,我亦欲返焦城山。
复用前韵呈明略鸡肋集卷十四。唐代。晁补之。 茅焦逆讦磨虎口,何似淳于饮一斗。终军乘傅惊汉关,何似富春投组还。天下同心乖出处,岂徒黄白马毛间。鄙夫纷纷烦觖望,负日可堪希国赏。竹林居士亦何营,江花无限老江城。那知桥上驷马宠,能作山间蕙帐荣。兴国寺中四月尾,海棠雪落生红子。呼门日午醉不应,昨夜君恩赐闻喜。君不见卒然佳会高欢难,幸值野王聊一弹。人生歧路易南北,明发云散何由攀。知君未试餐玉法,我亦欲返焦城山。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圆无外一春不归兰犹有花。宋代。释居简。 一春寂寞无人问,不为无人不谨初。犹有两花藏叶底,隙檐三见月如梳。
卢泉之水次韵晁克民赠隐人。宋代。李廌。 卢泉之水名何长,裂脐不到空莽苍。读君诗句心已凉,便觉满耳清浪浪。彼方逐臭如窃香,肝膈鼠饱神鹰扬。有客饮水衣朝阳,睥睨不语中何伤。过从得君想更乐,直欲造化穷微茫。何当相从老此水,桀跖夷齐均是死。
依韵答怀五弟。明代。陈子壮。 海烟来不近,三月意长悬。送喜灯花际,忘忧背树边。小人思击缶,中妇解安弦。江夏无双誉,何郎第五贤。玉麟传信早,金粟注生前。排浪挝铜鼓,飞花戏玉鞭。兴拖云外瀑,幽动竹间蝉。往恨消听雁,时名等逐膻。纵横迟六印,感慨系终篇。艳说东西廨,平居日月泉。有人闲伐桂,无土不舒莲。若论红颜在,修琴卖药年。
鹅湖书院。明代。李梦阳。 书院佛堂边,颓垣岭谷连。四时僧酒扫,千古俨高贤。立壁东莱毅,悬河子静偏。众流终一海,流泪考亭前。
写哀。明代。宋琬。 执戟沾微禄,栖迟仰大官。累臣天不吊,圣主法终宽。宗祀哀羊舌,身名笑鼠肝。须眉真自腼,书札报任安。
铜雀台二首 其二。明代。唐顺之。 漠漠龙髯远,飘飘穗帐空。自怜妾薄命,不得奉君终。望幸非前日,栖灵是旧宫。翠襦沾薤露,锦瑟入松风。鸾镜时犹照,蛾眉岁不同。谁能更歌舞,心折望陵中。
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分韵得梦字。元代。顾瑛。 凉风振林木,恻恻初寒动。肃客桃花源,张筵鸣玉洞。落日照金樽,飞雪栖画栋。谈玄味妙理,谑笑杂微讽。取琴雪巢弹,共听金石弄。嘉会固难并,聚散恍春梦。明发大江舟,天阔孤鸿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