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间最好营丘笔,卧看三峰忆旧过。
梦入幽林小溪去,绝胜千骑向南柯。
东皋十首。唐代。晁补之。 壁间最好营丘笔,卧看三峰忆旧过。梦入幽林小溪去,绝胜千骑向南柯。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客思。宋代。吴锡畴。 淹留为客久,萧散与心违。妻病家缘废,奴逃书问稀。雨荒招鹤迳,苔滑钓鱼矶。愧尔汀头鹭,沧波自在飞。
再韵谢和章。宋代。刘宰。 公诗沧海生明月,草木光辉涯不竭。仆如拙匠运斧斤,颜汗淋漓指流血。心知短绠难汲深,拱把之木无繁队。风雅堕地几千祀,牢落荒林鸣络纬。眼明纸上走虬龙,古锦囊中新奏功。搜奇往往魑魁泣,穷高不碍天门重。鹏飞羊角三万里,笔势翩翩有如此。渠侬辟易虎负嵎,公独从容禹行水。端由万卷胸中在,左右寻源无不会。诗坛独上四无人,鸟兔驱车天倚盖。曹刘沈谢不支吾,险何间隔孙山外。池塘不梦春草青,愚生已分老田塍。县榻空烦礼徐穉,一笑相逢俄隔岁。不辞入府异庞公,祗恐言诗非木赐。朝来好语日边傅,大惠宁许一州专。诏书络绎催朝天,紫薇帝庭领列仙。钓船已入酒圣手,清风一枕无何有。遮留当道拥车轮,尚能唤起随邦人。
蝶恋花 旅月怀人。明代。宋琬。 月去疏帘才几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生憎遮掩窗儿黑。
龙兴双树。宋代。王令。 春城花草穷朱殷,俗儿趁走脚欲穿。闲来无悰喜自适,时到双树为奇观。庄如天官植幢盖,毅若壮士苍衣冠。老枝叉芽忽并出,似欲并力擎青天。灵根深盘不可究,疑与地轴相拘挛。不知培栽竟谁手,而又始植为何年。行扪步遶不可问,但见茂色连云烟。东风牵人少游此,佛屋日日重门关。虽有大荫人不及,於此尤得志士怜。束蒿为楹樗为柱,居者略不忧其颠。乃令遗材抱美植,不得总载桷与椽。高堂倾欹未支柱,匠者日亦经其边。不思大干有强用,反以斧钝难其坚。吁今谁是爱材者,定知惜此双树篇。
使日杂诗 其十七。清代。郑孝胥。 痴云堆积天如墨,雪浪奔腾海愈明。正有万千身世恨,悲歌来和撼天声。
少年游。宋代。陈允平。 画楼深映小屏山。帘幕护轻寒。比翼香囊,合欢罗帕,都做薄情看。如今已误梨花约,何处滞归鞍。待约青鸾,彩云同去,飞梦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