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邦无以餬吾口,岁岁荒山收橡斗。
商歌白石不胜寒,非为荆州三往还。
天下无人知我意,得君相合一言间。
三书丞相何烦上,再见客卿宁用赏。
愿闻关中季布名,何得此声梁楚城。
论心四子谁许我,百金一诺兹为荣。
唐公才非今世士,不见圣人见君子。
我今正似逃虚空,闻人跫然已心喜。
君不见玉川月蚀诗律难,不独虾蟆遭骂弹。
凭陵百怪付公等,青天蜀道宁容攀。
它时邹湛名亦好,常在我知因岘山。
复答唐公并呈鲁直成季明略。唐代。晁补之。 穷邦无以餬吾口,岁岁荒山收橡斗。商歌白石不胜寒,非为荆州三往还。天下无人知我意,得君相合一言间。三书丞相何烦上,再见客卿宁用赏。愿闻关中季布名,何得此声梁楚城。论心四子谁许我,百金一诺兹为荣。唐公才非今世士,不见圣人见君子。我今正似逃虚空,闻人跫然已心喜。君不见玉川月蚀诗律难,不独虾蟆遭骂弹。凭陵百怪付公等,青天蜀道宁容攀。它时邹湛名亦好,常在我知因岘山。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游兰亭觅王右军辈四十君流觞处一首。明代。黄省曾。 晋家上巳修禊筵,高会兰亭曲水边。流觞取醉惜红日,四十一公情快然。长湖高岭各游目,寄傲林丘成好篇。当时俯仰巳陈迹,一日潇洒今千年。镜湖五月开紫莲,寻幽独扣清风舷。泠泠万籁吹远天,青山碧水争蜿蜒。云中飞盖弄芳霭,柳下携壶坐绿烟。行行披草拂残碣,寂寂看花怀昔贤。石桥东跨古流水,酌之聊以怡心颜。归来明月待兰渚,照我知章酣醉眠。
夹溪桃花盛开得野老邀酌。清代。林豫吉。 溪上桃花春自开,渔郎烟棹几时来。天留湖海吾为客,日静桑麻此泛杯。社鼓忽传江燕至,乡书犹阻塞鸿回。鹖冠野老行藏异,鸡黍殷勤去后猜。
书屋壁。宋代。陆游。 鸟道经行稳,巢居卧起宽。鹿衣裁短褐,龟屋制危冠。旧慕嵇中散,今师靖长官。蛟龙云雨上,未必胜泥蟠。
郡楼望嵩少作。宋代。宋庠。 旷荡三河阔,东西二室连。埋云峰树短,抱日岭霞鲜。黛压周南野,岚薰鞏右天。峥嵘元气外,磅礴太虚前。斜麓横包壑,倾崖碧逗烟。巢荒尧客隐,笙断洛储仙。夙尚临风结,幽怀傃里县。功名青史后,才器散樗边。整顿登山屐,签题炼药篇,采芝应有路,种玉得无田。喻指存真契,如灰息世缘。寄声鸾鹤侣,千载共来旋。
沧浪亭。清代。永瑆。 沧浪亭子枕石湖,宋贤遗迹俱荒芜。杨花轻轻鱼作队,蒲叶短短凫将雏。薄游城南趁佳日,烟景稍旷笙歌疏。欧公诗话自千古,衡剂未肯分梅苏。
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 其一。宋代。苏轼。 好在长淮水,十年三往来。功名真已矣,归计亦悠哉。今日风怜客,平时浪作堆。晚来洪泽口,捍索响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