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人在晓鸡窗,苦忆花前续断肠。
全树折来应不惜,君家真色自生香。
从巨济乞蜡梅。唐代。范成大。 寂寥人在晓鸡窗,苦忆花前续断肠。全树折来应不惜,君家真色自生香。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挽昭怀皇后诗二首。宋代。李吕。 {左巾右荒}御还龟洛,祎衣閟鲋隅。光华随渭水,巡狩隔苍梧。已卜先朝袝,旋闻反寝虞。昭怀千载諡,不朽在椒涂。
赠郭功甫二绝 其一。宋代。袁陟。 从来多病王僧祐,自小能文谢惠连。各厌尘劳思物外,莫辞携手访林泉。
焦山古鼎歌。清代。赵佑宸。 昔我视学圣人邦,获观礼器心则降。丁卣已爵灿成列,奇文斑驳声琤瑽。今我出守来京口,又见周鼎神为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凌虚台记。宋代。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浪淘沙 落花。清代。庄盘珠。 斜日满空墀。妆阁开迟。无聊风影弄晴丝。昨日醉眠今日醒,懊恼多时。蝶也似侬痴。抱蒂寻思。明年能否见繁枝。无限阑干无限恨,几个人知。
与客往天宁素饭以惠山水煎茶。宋代。李正民。 精舍閒游结胜缘,老来宁复嗜腥膻。共分摩诘众香饭,仍试华山第二泉。石鼎煎来甘有味,乳花浮处色尤鲜。几年泻卤伤牙颊,吮漱华池便欲仙。
江山胜览为维扬张明之题。明代。张宁。 万里江山接故乡,十年诗酒任疏狂。黄河西去龙门远,清渭东来剑阁长。一骑寒云登五岭,孤舟明月度三湘。何当收拾天涯兴,归卧维扬旧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