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不详。籍贯未能确定,寓长安时有“却羡秦州雁,逢春尽北飞”(《除夜长安作》)之句,疑为秦州(今甘肃天水)人。后梁贞明六年(920)登进士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七一。《全唐诗》存诗1首,一作李景诗,恐非。
过七星关。唐代。李京。 七星关上一回头,遥望乡关路阻修。欲倚云山攀北斗,不辞鞍马过南州。两厓斩壁连天起,一水漂花出洞流。闻道清时无瘴疠,行人经此不须愁。
过牂牁江。唐代。李京。 归欤何日是真归,惭愧山林与愿违。垂老八千馀里谪,回头四十九年非。穷边野水黄云渡,梦里田家白板扉。珍重沙禽频见下,也应知我久忘机。
初到滇池。唐代。李京。 嫩寒初褪雨初晴,人逐东风马足轻。天际孤城烟外暗,云间双塔日边明。未谙习俗人争笑,乍听侏离我亦惊。珍重碧鸡山上月,相随万里更多情。
滇池九日。唐代。李京。 今日真成我重九,谁言风俗怆吾真。可无白酒招佳客,尚赖黄花似故人。终老柴桑聊自便,三年瘴海未全贫。不须更上高城望,野树寒鸦恨更新。
越巂元日。唐代。李京。 鸡人唱罢晓沈沈,仙仗遥分翠殿深。三岛楼台龙虎气,五云丝竹凤鸾音。普天率土皆臣妾,航海梯山总照临。今日南荒瞻北阙,不胜惆怅泪沾襟。
元日大理。唐代。李京。 华马国里逢冬至,点苍山下见新年。饮冰嚼檗将谁诉,断梗飞蓬自可怜。洱水北来明似镜,神州东望远如天。明年此日知何处,醉撚寒梅一泫然。
天镜阁。唐代。李京。 槛外千峰插海波,芙蓉双塔玉嵯峨。银山殿阁天中见,黑水帆樯镜里过。芳草沧洲春思晚,野云孤鹤客怀多。共谁一夜山堂月,洞口参差长薜萝。
点苍临眺。唐代。李京。 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火一川明。鸟从云母屏中过,鱼在鲛人镜里行。翡翠罘罳笼海气,旃檀楼阁殷秋声。虎头妙墨龙眠手,百㡧生绡画不成。
金沙江。唐代。李京。 雨中夜过金沙江,五月渡泸即此地。两厓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三月头,九月尾,烟瘴拍天如雾起。我行适当六月末,王事役人安敢避。来从滇池至越巂,畏涂一千三百里。干戈浩荡豺虎穴,昼不遑宁夜无寐。忆昔先帝征南日,箪食壶浆竟臣妾。抚之以宽来以德,五十馀年为乐国。一朝贼臣肆胸臆,生事邀功作边隙。可怜三十七部民,鱼肉岂能分玉石。君不见南诏安危在一人,莫道今无赛典赤。
雪山。唐代。李京。 丽江雪山天下绝,积玉堆琼几千叠。足盘厚地背摩天,衡华真成两丘垤。平生爱作子长游,览胜探奇不少休。安得乘风陵绝顶,倒骑箕尾看神州。
游碧落洞。唐代。李京。 赏景尘嚣外,放怀岑寂中。寒崖映流水,古桧生清风。坐有琴酒乐,路非车马通。何当遂初志,来此期芝翁。
出使云南留别都。唐代。李京。 苍龙双阙郁岧峣,曾侍鹓鸾趁早朝。往事已随尘衮衮,虚名赢得鬓萧萧。长林丰草空相忆,瘴雨蛮烟苦见招。借问都门门外柳?为谁留著最长条。
所见二首 其一。清代。陈恭尹。 禁里曾通籍,人前不下床。未离阿保手,已绾大夫章。一饭中人产,千金匹马装。白头蓬室者,只自爱糟糠。
发清湘 其二。宋代。严粲。 花树移方活,丁宁莫损残。待逢春气暖,开与后人看。酒任随车载,诗从就柱刊。料应吟赏处,说著种时难。
寄木虚。明代。郑善夫。 吾弟知名早,锋棱不可当。交情有端复,文体下齐梁。霜骥时犹蹶,风鹰势必扬。嵩山读书处,烟雨压茅堂。
晚步。明代。李时行。 晚步荒村外,桥通古岸斜。数声牛背笛,几片日边霞。云暗归鸦树,潮回落雁沙。隔江人语乱,灯火见渔家。
用韵答王郡公。明代。邵宝。 松籁清传阁外声,郡公诗到户初扃。青溪洞远频纡节,碧树阶深久措刑。世上无心风动草,天边有象月从星。平生一管春秋笔,老吏曾闻在汉庭。
次守岁韵。宋代。叶茵。 爆竹散千灾,从今事事谐。五辛空{饥右换殳}饤,六甲已安排。井贮屠苏药,庭辉榾柮柴。谩教添一岁,依旧好情怀。
荷叶杯 其三 顾太尉夐。明代。俞彦。 春色天涯孤馆。悽婉。才到小屏山。双成不解便相看。还么还。还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