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阖乾坤大,封疆四百州。蒙尘二圣哲,伐叛六春秋。
地入强胡阔,官封悍将优。奉天哀诏下,感泣万方愁。
避兵遣怀六首 其六。唐代。周紫芝。 阊阖乾坤大,封疆四百州。蒙尘二圣哲,伐叛六春秋。地入强胡阔,官封悍将优。奉天哀诏下,感泣万方愁。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剡中秋怀昼师。宋代。释惠崇。 秋生剡江濆,清气日泱漭。云归树欲无,潮落山疑长。偶坐还独谣,故人在遐想。夕景孤屿明,暗虫四邻响。神会如自存,安知途路广。
春日晚行。宋代。王安石。 门前杨柳二三月,枝条绿烟花白雪。呼僮羁我果下骝,欲寻南冈一散愁。绿冈初日沟港净,与我门前绿相映。隔淮仍见袅袅垂,伫立怊怅去年时。杏花园西光宅路,草暖沙晴正好渡。兴尽无人檝迎我,却随倦鸦归薄暮。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 其二 寒穴泉。元代。王艮。 石窦出寒冽,湛湛天影平。处静能自洁,不汲元无声。饮之烦热除,鉴此毛骨清。寄语沈酣者,一啜当解酲。
海棠开也,问底事悭晴,檐花犹落。可惜风流天不借,都逐闲花浮薄。冷雨难禁,红脂洗脱,半露肤如玉。东风解事,未教飞点吟屋。清晓多谢天公,着晴暾烘透,嫣红重簇。欲谢看来还更好,犹自*芳艳烁。瘦杜无情,老苏有句,未用论凄独。春愁多少,直拚付与春*。
百字谣 久雨得晴再用韵。元代。周权。 海棠开也,问底事悭晴,檐花犹落。可惜风流天不借,都逐闲花浮薄。冷雨难禁,红脂洗脱,半露肤如玉。东风解事,未教飞点吟屋。清晓多谢天公,着晴暾烘透,嫣红重簇。欲谢看来还更好,犹自*芳艳烁。瘦杜无情,老苏有句,未用论凄独。春愁多少,直拚付与春*。
题平湖远眺。清代。缪公恩。 澄湖秋老荻花洲,浅水平沙舣钓舟。忆得秦邮拖蜡屐,西风独上玩珠楼。
上清观。唐代。陈嘉言。 上清楼阁倚苍冥,风扫松关昼不扃。溟海潮来浮岸白,罗浮峰近拂帘青。星君像古犹存画,仙履声残尚有亭。当日紫霞何处去,试将往事扣山灵。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唐代。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渎冒威尊,惶恐无已。愈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