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情似游丝。唐代。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离情缭乱似漫空漂浮的游丝,离人漂泊如随风飞舞的柳絮。离别时凝定了泪眼空自相觑。整条河溪烟雾弥漫杨柳树万丝千缕,却无法将那木兰舟维系。夕阳斜照下大雁向远方迁徙,烟雾覆盖了沙洲草树迷离。到如今离愁郁积,多得不可胜计。明天姑且不去思量他,可是今夜如何熬得过去?
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阁:同“搁”。
空:空自,枉自。
觑:细看。指离别前两人眼中含泪空自对面相看。
无因:没有法子。
兰舟:木兰舟,船的美称。
渚:水中小洲。
上片开头两句,连用两个比喻。“情似游丝”,喻情之牵惹:“人如飞絮”,喻人之飘泊也。两句写出与情人分别时的特定心境。游丝、飞絮,古代诗词中是常常联用的,一以喻情,一以喻人,使之构成一对内涵相关的意象,并借以不露痕迹地点出了季节,交代了情事,其比喻之新颖,笔墨之经济,都显示了作者的想象和创造的才能。
虽然如此,这两句毕竟还是属于总体上的概括、形容。所以接着便用一个特写镜头给予具体的细致的刻画——“泪珠阁定空相觑”。两双满含着泪珠的眼睛,一动不动地彼此相觑。句中的“空”字意味着两人的这种难舍、伤情,都是徒然无用的,无限惆怅、无限凄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两句把“空”字写足、写实。一溪烟柳,千万条垂丝,却无法系转去的兰舟,所以前面才说“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派天真,满腔痴情,把本不相涉的景与事勾联起来,传达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无可奈何之苦。借此,又将两人分别的地点巧妙地暗示出来了。这种即景生情的刻画抒写,怨柳丝未曾系住行舟,含蕴着居者徊徨凄恻的伤别意绪。
下片写离别之后心情。过片仍写居者行人走后的凄怆情怀。“雁过斜阳,草迷烟渚”,这是“兰舟”去后所见之景,正是为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无数”。这里景物所起的作用与上文又略不相同了。上片写伤别,下片写愁思,其间又能留下一些让人想象、咀嚼的空白,可谓不断不粘、意绪相贯。
句中的“如今”,连系下文来看,即指眼前日落黄昏的时刻。黄昏时刻已经被无穷无尽的离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担心,今晚将怎样度过。词人并不迳把此意说出,而是先荡开说一句“明朝”,然后再说“今宵”:明朝如何过且莫思量,先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思量如何过”这五个字的意思实为两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词笔巧妙地分属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上句所“思量”者是“如何过”,下句“如何过”即是所“思量”者,均可按寻而知。这种手法,诗论家谓之“互体”。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寄题黄应亨东明斋二首。宋代。刘子翚。 青藜不复来人世,好学如君自少双。赖有羲和鞭日毂,晓红常照读书窗。
晚过横灞寄张蓝田。唐代。钱起。 乱水东流落照时,黄花满径客行迟。林端忽见南山色,马上还吟陶令诗。
哭先民部贞穆先生 其九。明代。谢元汴。 忍就要离买好邻,征衫长笑□猿人。隽周自信坎中血,齐女未分柳外身。已见名丝穿虎窟,谁怜墨汁染青燐。兰皋木末存神理,石骨苍凉偃竹筠。
刘公瑞閒居六咏 其三 西轩听雨。明代。张宁。 芳草池塘夜已分,一灯疏雨转纷纷。分明瞿峡愁中听,彷佛巴山梦里闻。海外故人嗟久别,天涯游子忆同群。兰缸欲尽青毡冷,落叶萧萧自掩门。
满江红 感旧。清代。潘榕。 世易时迁,一回首、辄深浩叹。细数那、廿年攻读,卅年游宦。鞅掌簿书惟黾勉,留心经史曾淹贯。到而今、学乃不如人,声名贱。萧疏鬓,随年换。酸辛泪,和愁咽。恨撑肠铁,偏难更变。醉酒狂枪犀角斝,挑灯快读虬髯传。不平鸣、长啸跃龙泉,床头剑。
田家乐。宋代。吕本中。 东家西家蚕上簇,南村北村麦白熟。小儿腰镰日早归,大儿去就田间宿。斗酒相邀不为薄,邻翁相对且斟酌。圣主当阳亿万年,年年岁岁田家乐。
观郑侠流民图。明代。鲁铎。 旱风吹沙天地昏,扶携塞道离乡村。身无完衣腹无食,病羸愁苦难具论。老人状何似,头先于步足。无气手中杖与臂,相如同行半作沟。中弃小儿何忍看,肩挑襁负啼声干。父怜母惜留不得,持标自售双眉攒。试看担头何所有,麻总麦麸不盈缶。道旁采掇力无任,草根木实连尘垢。于中况复婴锁械,负瓦揭木行且卖。形容已槁臀负疮,还庆未了征输债。千愁万恨具物色,不待有言皆暴白。熙宁何缘一至斯,主行新法王安石。当年此图谁所为,监门郑侠心忧时。疏奏閤门不肯纳,马递径上银台司。疏言大略经圣眼,四方此类知何限。但除弊政行臣言,十日不雨臣当斩。熙宁天子寝不寐,罢除新法回天意。宁知护法有善神,帝前环泣奸仍遂。同时有图常献捷,嬴输事往图随灭。此图世远迹愈新,长使忠良肝胆热。我因披图间比量,唐宗王会空夸张。愿将此图继无逸,重模图本陈吾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