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杏沦亡罪岂轻,累臣分应死危城。偷生视息非无为,欲报吾皇香火情。
都城正阳门西大士祠予向尝游乌近乃知为故明洪督师祠也 其二。唐代。全祖望。 松杏沦亡罪岂轻,累臣分应死危城。偷生视息非无为,欲报吾皇香火情。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吊单方庵墓。宋代。陈著。 方庵居士死,归骨白云根。霜暑三年别,风流万古存。月梁空夜梦,宿草长春痕。松底幽兰发,清香是梦魂。
何处号多情,秋波心畔青。古长安、不少银筝。会得中年陶写意,商女唱,也轻盈。
休便踏霜行,今宵换鬓星。卷金蕉、添个茶铛。纵是沈郎能谱韵,听醉语,不分明。
唐多令 沈石友宅同王觉斯听歌达旦。明代。曹溶。 何处号多情,秋波心畔青。古长安、不少银筝。会得中年陶写意,商女唱,也轻盈。休便踏霜行,今宵换鬓星。卷金蕉、添个茶铛。纵是沈郎能谱韵,听醉语,不分明。
诵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易传三圣至仲尼,炎炎秦火乃见遗。经中独无一字疑,正须虚心以受之。世衰道散吁可悲!我老欲学无硕师。父子共读忘朝饥,此生有尽志不移。
题谢仲和竹石。元代。郯韶。 江南谢老独风流,爱写晴云竹树幽。绝似玉堂残月夜,数枝晴雪映高秋。
老僧。明代。释函可。 八十已有馀,九十颇不足。曰生隆庆间,少小薄鱼肉。其时边境宁,其时边谷熟。饥馑未曾知,况复知杀戮。何期过盛年,迁徒无停轴。奔投海岛中,举眼少亲属。薙发倚空王,依然被桎梏。上荷皇天慈,纵之返山谷。言从故里过,残败几间屋。不闻旧人声,但闻山鬼哭。虽复身首遗,凄凄恨孤独。屈指廿载馀,不识何世俗。我闻未及终,贮泪已满腹。止止莫复言,岁序有往复。今时正太平,努力事饘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