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兄东南游,我亦梦中去。
径山闻已熟,往意穿云雾。
梦经山前溪,足冷忽先渡。
举头云峰合,到寺霜日莫。
香厨馔岩蔌,野径踏藤屦。
平生共游处,骞足蹑高步。
崎岖每生胝,眩晃屡回顾。
何年弃微官,携手众山路。
〈得此诗后,梦与兄同游山中,故为此篇。
〉
次韵子瞻再游径山。唐代。苏辙。 我兄东南游,我亦梦中去。径山闻已熟,往意穿云雾。梦经山前溪,足冷忽先渡。举头云峰合,到寺霜日莫。香厨馔岩蔌,野径踏藤屦。平生共游处,骞足蹑高步。崎岖每生胝,眩晃屡回顾。何年弃微官,携手众山路。〈得此诗后,梦与兄同游山中,故为此篇。〉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送李生北上。元代。周砥。 李生东吴人,住在东吴市。手持贾谊书,去谒汉天子。天子白玉阙,虎豹守九关。黄金烂初日,照耀蓬莱山。愿为丹穴凤,飞入五云间。莫学襄阳孟夫子,诵诗玉堂空放还。劝尔一杯酒,与尔作离别。西风吹折杨柳枝,八月燕山夜飞雪。君当挂席大河去,我还拂袖东山岑。闭门自扫石上月,绿萝树底弹鸣琴。
古意。宋代。洪咨夔。 条风从东来,习习振枯槁,美人倚窗闺,别思忽已早。昔为连理枝,今为断肠草。鸡号天五更,发白不待老。
归来。明代。袁凯。 淮甸西风送客归,江潭落木正飞飞。屋边鹳鹤鸣高垤,道上狐狸笑弊衣。濯足每嫌秋岸冷,摊书还趁夕光微。倦游季子真相似,独有贤妻肯下机。
紫茄五首 其五。明代。董其昌。 不敢怨无诗,秋当咏菊时。封关丸可弄,覆餗印何累。槐国分阴近,僬侥假盖迟。谁知谦吉意,更好助观颐。
林亭咏。唐代。张九龄。 穿筑非求丽,幽闲欲寄情。偶怀因壤石,真意在蓬瀛。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昨闻。清代。李超琼。 昨闻瓠子动悲歌,楗行淇园正塞河。大泽鱼龙争北徙,中原鸿雁渐南过。通渠六辅儿宽少,平世三公蔡廓多。千万金钱休太息,卅年填海更如何。
次张斗南有怀方崖旧游韵。宋代。周密。 犹记联镳度晓关,幽寻曾到五云山。敢忘白石清泉约,空羡轻鸥野鹤閒。寤寐啸歌前日事,死生契阔数年间。当时诗草今犹在,何日重游共细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