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友嗟尘网,相期物外游。求珠非赤水,不死是丹丘。
机上麟交擗,樽中蚁乱浮。仙家一度醉,人世几千秋。
药气多留鼎,茶香细出瓯。尧人方旷荡,容易学巢由。
同徐殿丞游麻姑山陈屯田闻之以诗见寄次韵第一首。唐代。李觏。 良友嗟尘网,相期物外游。求珠非赤水,不死是丹丘。机上麟交擗,樽中蚁乱浮。仙家一度醉,人世几千秋。药气多留鼎,茶香细出瓯。尧人方旷荡,容易学巢由。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哭祥兴帝二首。宋代。马南宝。 翔龙宫殿已蓬飘,此日伤心万国朝。目击崖门天地改,寸心难与海潮消。
过新津游修觉山。宋代。李流谦。 旧闻修觉寺,苇岸却维舟。句法雄千古,山形尽数州。野宽仍据会,江合却分流。畏暑犹如此,吾方事远游。
木兰花慢 其二 南屏晚钟。清代。杨玉衔。 乍鸣琴蕉石,定香度,韵愔愔。看欢喜岩高,净慈树古,翡翠开屏。穿云。金轮句就,未中秋、先有撞钟人。空谷迟迟暮响,游人落落晨星。西城。续报鼍更。鸥梦峭,马蹄轻。杂山容水态,扉烟染紫,桥浪翻银。飘灯。客船夜半,比寒山、得句几诗存。可是僧敲饭后,休疑路入山阴。
春晚。明代。黎遂球。 中岁爱春色,春居无所为。读书花落里,待客燕归时。午梦炉烟过,晴云阁气知。新香与浮绿,寒煖递相移。
七娘子 其二。近现代。周岸登。 伤春最怕鹃啼后。敛遥情、不绾丝丝柳。眼为谁青,腰如人瘦。织愁拚付流莺守。清明近也销魂又。理春衫、泪叠前时酒。落莫心期,问花知否。断肠禁得黄昏候。
赠供奉僧玄观。唐代。李昌符。 自得曹溪法,诸经更不看。已降禅侣久,兼作帝师难。夜木侵檐黑,秋灯照雨寒。如何嫌有著,一念在林峦。
近秋。明代。郑岳。 寒虫夜雨近清秋,华发偏惊岁月流。景逼桑榆空把玩,迹随蓬梗任浮游。幸无轩冕为身累,独有关山滞客愁。早晚宽恩释累系,驾鸿千里访浮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