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绕屋水侵篱,拙计何妨与世违。窗有残灯供夜读,瓶无储粟补朝饥。
日长门巷荆枝合,岁暮风霜塞雁归。白首重来耆旧尽,馀年从此永相依。
和孚先兄安贫乐道以书史自娱嘉叹成咏。唐代。李光。 青山绕屋水侵篱,拙计何妨与世违。窗有残灯供夜读,瓶无储粟补朝饥。日长门巷荆枝合,岁暮风霜塞雁归。白首重来耆旧尽,馀年从此永相依。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
李光。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已佚。又有《椒亭小集》、《庄简集》等。
谢王笔峰重阳送酒 其四。明代。黄廷用。 思君岁晏雁翩翩,况复东篱花可怜。欲折一枝遗远道,凉风细雨拂阶前。
杨忠悯公祠。清代。庄纶渭。 钤山冈上势如焚,独剖丹心报大君。汉殿已无辛庆忌,阿谁流血救朱云。
秋日游竹会寺。宋代。吴龙翰。 修竹阴阴古道场,谁怜兵火地荒凉。晚山俱似佛头绿,秋草不如僧发长。白酒莫辞今日辞,黄花仍作去年香。禅翁留客殷勤甚,相对藤床话夕阳。
笑云。元代。梵琦。 山中人笑云来去,几度欲留留不住。一片西兮一片东,为谁挂在青松树。有时卷,不论高低并近远。有时舒,南北西东满太虚。本自无心休问迹,悠扬散漫随风力。白衣苍狗任纵横,返寂还空何处觅。却恐山中云笑人,区区未免走红尘。但能放下便安乐,所以长将云喻身。
辛巳志喜二首。明代。陆之裘。 龙飞虎变仰光辉,九御亲承制作垂。祀辂斿明崇庙典,经筵烛晃肃朝仪。长春宝树花献,太液祥云五色移。环海车书皇帝有,安州不制《大风》词。
过李文正公暮。清代。蒋湘垣。 畏吾村边古时路,桔槔亭畔婆娑树。落日荒榛不见人,谁道先朝相公墓。公昔承明当直时,经纶密勿天下知。升平宰相风流盛,馆阁文章后辈推。晚逢北寺纵横日,老臣心事忧时极。伏阙徘徊薄俗嗤,孤忠调护先皇识。白首丹心二十年,每闻忧国涕泪涟。高皇社稷一朝正,朝廷无事公归田。康陵已事成仓卒,后来论者何翻覆。大贤之后并凌迟,惨淡秋风号宰木。零落遗阡事惘然,诸公高义薄云天。曾无碑碣人间识,可信衣冠梦里传。南中耆旧当时少,华容尚书亦元老。江湖廊庙各有志,男儿何必抽身早。青史幽沈合一伸,功名节烈两难论。千秋陨涕封疆狱,遗恨中朝无此人。
少年游 感旧和柳屯田。清代。陈维崧。 奉诚园内小斜桥,曾记近花朝。簸钱庭院,筑毬天气,春草绿裙腰。而今不道心情换,飘泊堕江皋。眼底人疏,心头事满,斜凭木兰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