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
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西翠山房。明代。梁兰。 层轩抗西岭,积翠亘千尺。兰苕春烟霏,松桧秋露滴。苍苍侵缇帷,浮浮绚缃帙。旭景丽崖绀,晴气带林碧。仰窥白鸟度,俯瞰黄猿踯。尚书欣重过,博士亦屡即。萦涂入竹寻,危磴扪萝陟。投策良少休,倾壶聊共适。素袍凝黛光,锦袂生蓝色。佳境恣消摇,清时幸优逸。东山始沽名,绿野匪潜迹。但兹寡尘纷,高风孰能匹。
舟行有感。宋代。蔡戡。 仕路多艰棘,人生更转篷。浮云偏蔽日,骇浪不因风。世事愁眉外,人情醉眼中。老来齐得丧,方寸等虚空。
酥中。宋代。陈与义。 醉中今古兴衰事,诗里江湖摇落时。两手尚堪杯酒用,寸心唯是鬓毛知。稽山拥郭东西去,禹穴生云朝暮奇。万里南征无赋笔,茫茫远望不胜悲。
行饭暮归。宋代。陆游。 蹔置观书不耐闲,飘然梅坞竹篱间。霜风尽脱千林叶,云气平沉一面山。笑唤筇枝扶蹇步,聊凭村酒借朱颜。庙壖墙下归来晚,宿鸟纷纷已渐还。
虢州逢侯钊同寻南观因赠别(时居停务)。唐代。卢纶。 相见翻惆怅,应怜责废官。过深惭禄在,识浅赖刑宽。独失耕农业,同思弟侄欢。衰贫羞客过,卑束会君难。放鹤登云壁,浇花绕石坛。兴还江海上,迹在是非端。林密风声细,山高雨色寒。悠然此中别,宾仆亦阑干。
德兴山中 其二。元代。郭奎。 路入深山忽有村,隔溪烟火似桃源。渔舟不唤行人渡,洞里春寒静掩门。
偈颂一百零九首 其十五。宋代。释可湘。 腊月五,无别语。握起须弥槌,打动虚空鼓。五日风,十日雨,圣人作而万物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