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疏非所用,身退此其时。
静默安虚室,忧虞履薄澌。
景和闻鹊稔,花近候梅知。
杖履从兹数,非公孰与期。
和景仁探春。唐代。韩维。 才疏非所用,身退此其时。静默安虚室,忧虞履薄澌。景和闻鹊稔,花近候梅知。杖履从兹数,非公孰与期。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送别吴景伯李光卿吴子哲三考官。明代。谢榛。 太原城外感离群,消息从今不易闻。旅雁翩翻乘朔气,秋风寂寞向斜曛。秪缘俎豆他乡合,漫赋山河别路分。楚客西归渺相望,天连剑阁万重云。
熙春台 其一。宋代。李详。 地回仙岛风光别,人在春台笑语温。事简民淳知帝力,时和岁稔荷天恩。
献吉官舍夜饯左国玑联句送之。明代。叶元玉。 高馆深杯赋别诗,小窗微雨夜灯时。对床骨肉应怜老,乔木家声更属谁。绿柳晓分燕赵路,碧梧秋待凤皇枝。乡书有雁还须寄,记取樽前两故知。
癸未游杭作口号十首因事怀旧杂以俚语不复诠择 其五。宋代。俞德邻。 水秀山明仙佛国,天开地辟帝王家。欲穷胜赏人非昔,独立西风夕照斜。
晤赠姜西溟。清代。张霔。 直道存先辈,真堪作史才。北门艰一晤,东海喜重来。心事春云散,声华晚菊开。高歌人莫测,呼我上繁台。
雨霖铃。清代。苏穆。 西南风劣。向花枝、划地愁先绝。寻常莫道春去,王孙未老,还堪重惜。月上琼楼,算幽恨、飞燕能说。谩寄向、烟雨天涯,一路香、痕傍华辙。荷钱点点何堪折。但清波、渺渺衔鱼妾。流萤一个巧入,待伴我、重帘岑寂。夜漏频催,拟把双蛾,还聚愁碧。奈露盘、空盼金茎,只向梧桐滴。
题仇公度总管首阳采薇图。元代。许有壬。 史迁怨气因舒泄,吏部雄文痛发挥。尽美未能兼尽善,益知周粟不如薇。